充分发挥线上家访独特优势
【慧聪教育网】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系统面向“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聚焦更高水平“七有”“五性”的主基调。教师家访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新时代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重要落实途径。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开展高质量的教师家访。不同于以往入户进家式的“面对面”家访,在线家访以便捷、及时、灵活的独特优势,正成为高质量家访的新形态,更是满足家校联系需求的新动作。
线上家访是创新学校教育治理的重要举措
当前,学校教育治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远突破了传统单一线条的形态,探索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学校教育治理迫在眉睫。线上家访虽然借助的是“线上”手段,但同时使用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育资源,同步牵引了虚拟和现实两种教育环境,同向融合了显性和隐性两种教育过程,这种叠加和嵌套带给教育的复杂度认知和有效性研判,对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能否实现高质量是极大的考验。所以,学校要常态化、系统性地设计和安排线上家访,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一项任务布置给教师,关键是要告诉教师:要善于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转化为家言家语,让家长听得懂;要善于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转化为家言家语,让家长有行动;要善于将“五育并举”转化为家言家语,让家长能参与。创新学校教育治理,主体在学校,但并不是学校一家的事情。只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大教育治理观,才能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基本道理,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教育治理衔接教育现代化。
线上家访是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主动行动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质量,是党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全面领导的首要体现。线上家访是教师基于学生已有成长经历主动发起的互动交流活动。无论使用什么样的“线上”方式,一位教师连线全班所有家长所体现出的言语谈吐、学识修养、专业能力、精神状态以及对孩子成长经历的全面又精准、积极又暖心的把握,代表着“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标准和要求在关键时刻、具体实践中是否得到落实,代表着教育系统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深入扎实,代表着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逆向赋能融合式教育供给是否接续畅通。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家长心中始终有一把尺子,来丈量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线上家访要鲜明树立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形象,积极营造融合育人的氛围,激活家长以及家庭资源要素的活力,把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感转化为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期待。
线上家访是构筑家校互信的智慧通道
在家庭和学校两个育人场中,协同育人是方向,相互信任是基础。处于家庭一端的家长所观察到的孩子成长和处于学校一端的教师所观察到的孩子成长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线上家访虽然时长相对较短,但是这种沟通本身就是积极传递相互信任并且常态化“认证”相互信任的过程。通过信任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流动起来,家长通过信息流动更多地拓宽认知的广度,教师通过信息流动更多地增强认知的深度。信息流动建构知识,知识应用生成智慧,智慧融通促进成长。这样能促进教师和家长进一步理解孩子言谈举止蕴含的真实意义,更关注孩子内心世界承载的个性表达,更能培育孩子未来发展所需的兴趣和毅力。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构筑家校互信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明白自己连线的并不是单个家长,也不是单个家庭,而是社会各行各业满怀教育期待的群体。所以,在线家访的准备、实施和反馈等工作强度并不亚于“面对面”家访,甚至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借助新型技术重构组织方式。
做好线上家访要关注“三个力”
线上家访的本质还是家访。线上家访并不仅是了解孩子的“长”与“短”,倾听家长的“思”与“虑”,不是“告状访”“互怨访”,最重要的是从终身学习出发,尊重学习科学和成长规律,把孩子放在正中央。在实施线上家访的过程中,教师要访出“三个力”:
一是要访出成长力。孩子的成长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和家长平时所观察到的都可能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侧面。访出成长力就是鼓励教师和家长通过线上交流,逐渐将孩子的多个侧面聚集起来,互通长项和不足,还原孩子成长的全貌。从全貌出发思考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路径,是教师和家长双方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功”。要特别关注孩子在校园和家庭不同场景下行为上存在区别的细节之处,习惯、环境、心理、行为、社交、父母关系以及重要的家庭事件等都可能触发孩子产生认知和情感的不确定变化。要加强“早发现、重沟通,早干预、重疏解”的意识,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力量和教师的关心,主动掌握自身成长的时机和节奏。
二是要访出学习力。学习是个复杂的适应和自我超越的过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访出学习力就是鼓励教师和家长通过线上家访,逐渐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逐渐超越自我。学习力的练就是一种慢过程,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更是一种“慢功夫”,并不是做完几件事情、练会几道题目就能成形的。要特别关注学习力形成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方式。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对问题解决过程的陈述,引导孩子不但说出结果,还说出自己的道理或理由。要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多增加可能性,少提出否定案,善于丰富孩子在现有认知上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来自大人的尊重。
三是要访出协调力。协调力是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家庭和学校生活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中都会有很多地方锻炼孩子的协调力。访出协调力就是鼓励教师和家长通过线上家访,逐渐帮助孩子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设计并有始有终执行活动各个环节,独立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尝试处理。协调力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掌握的基础能力。在协调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谁发起活动这个关键点。自信是活动发起的原点。孩子自己发起的活动,要“放手”让其独立设计和尝试,要引导孩子懂得在必要规则条件的约束下协调什么和怎么协调这两大要素,同时要独立承担协调所涉及的各种责任、困难和可能的失败。协调无定法,但是协调力超越了家庭和学校的“知识注入”,带给了孩子一种自我独有的真实社会感知和体验,这是有益于健康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