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管好”孩子手机

慧聪教育网 2021-03-26 09: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青少年儿童使用手机主要做什么?每天使用多长时间?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就“手机管理”话题开展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近1.1万名参与调查的家长中,有近三成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智能手机,23%的家长给孩子配备的是功能简单的手机和电话手表。超七成家长不支持孩子带手机进入学校,同时大部分家长表示,孩子所在学校已有明文规定,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或课堂。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表示,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一般来说,不建议小学生带手机上学,必要时的家长联系、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功能,一般的电话手表就可以实现。初中、高中可以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但不提倡带功能过多的手机,且要加强统一管理。

校园之外,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主要是什么?据参与调查的家长观察,26%的孩子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在1小时以上,超半数孩子使用手机的用途是完成作业、查阅学习资料及在线学习,近三成孩子使用手机上网主要是参与社交聊天及刷短视频、玩游戏等娱乐活动,84%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如今,手机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通信工具,还是交际工具、学习工具。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过度使用甚至沉迷手机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调查结果显示,“视力受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被家长视为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主要影响,其次为“对其他事情丧失兴趣”“影响身体发育”“容易失眠”等。

为什么青少年儿童容易沉迷手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张洁指出,一方面手机吸引力较大,另一方面,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34%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手机依赖”的表现,具体表现为“经常下意识寻找手机”“当手机无法连接网络时会焦虑”“手机不在身边会恐慌”等。

对此,张洁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家长应该跟孩子商定手机使用的规则,同时注意规则的制定要做到人人平等,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遵守。第二,家长可以和孩子建立分享机制,鼓励孩子将自己认为好玩的信息分享给爸爸妈妈,由此来引导孩子提高对网络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的辨别能力。第三,应该丰富亲子共处的时光。

网友@番茄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她表示现在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会紧张,只要看到孩子没有在学习,就觉得在浪费时间。对此,张洁认为,手机不是洪水猛兽,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管理建立在情绪之上,应该给孩子接触探索数字世界的机会。“在管理手机的过程中,我们要耐心地去帮助孩子,要信任孩子,相信有一天孩子能够强大到成为手机的主人。”张洁说。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诸多问题,如沉迷游戏、近视率上升等,受到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3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督促管理孩子使用手机,家长、学校该如何正确引导?调查中,27%的家长认为,家长做好榜样最重要,26%的家长支持与孩子商定手机的使用规则,25%的家长支持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表示,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家长应当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张恒柱建议,通过家长、学生、教师三方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手机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在学校、家庭都能养成良好习惯。对于经过管理仍不能遵规守纪的学生,张恒柱提出进行个案诊断,以便增加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北京科技大学基础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兼科大附小书记张娜强调,手机管理工作更多的是需要“打组合拳”,仅依靠家庭和青少年个体本身效果甚微。需要有相关的制度,联合全社会、教育工作者的力量引导青少年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帮助青少年建立更科学的使用手机的方式方法,提升青少年对手机“为我所用”和防范“被其所迷”的应对能力。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