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双减”,职教大有作为

慧聪教育网 2021-11-24 10:48 来源:教育装备网

【慧聪教育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是党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与完善课后校内托管和寒暑假校内外托管服务,良好的教育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是,课后和寒暑假托管也面临师资和场所不足、活动内容单调、托管服务质量不高等诸多现实瓶颈。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具备助力“双减”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力量,能够推动“双减”政策进一步有效实施。

课后和寒暑假校内外托管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数据,截至2021年9月22日,全国有7700余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占比高达85%。有500多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占比高达86%,另外还聘请了20余万名校外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全国很多地区也探索了寒暑假的校内外托管服务项目,学校、社区、图书馆等社会力量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到“双减”工作中来。但课后和寒暑假校内外托管服务仍存在一些深层次困难,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课后校内托管中素质拓展活动不足,整体质量不高。安全、高效的素质拓展活动依赖于数量充足、专业水平高的特长类师资以及充足的场地和设施设备。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在这些资源上比较匮乏,一些学校发掘家长和社会志愿者的力量开展兴趣类活动,但受益学生依然有限,这就使得绝大部分学生依然只能在原教室里看书或写作业。甚至有部分教师“忍不住”教学冲动,为“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效率而讲解作业甚至讲解新知识,导致一些本来不参加校内托管的学生害怕遗漏重要知识点而不得不参加校内托管。

二是寒暑假校内外托管场所不足,活动尚显单调。为了让中小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寒暑假生活,很多地区广泛动员学校、社区、图书馆、博物馆、企业等力量,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托管服务,但有机会参与校内外公益托管的学生整体比例不高。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引导和监管,部分学生耗费在玩游戏、看电视、刷视频等简单娱乐活动中的时间较多。也有部分学生参加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类校外培训,培训成本较高。此外,仍有部分学生对学科类培训有强烈需求,热衷于参加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小型培训机构、私人家教提供的学科类培训服务。

职业教育具有助力“双减”的显著比较优势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丰富多样,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具有生动性、实践性、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等优势,具备主动对接基础教育的可行性和显著优势,助力“双减”大有可为。

第一,职业院校可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目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师资、课程资源不足。职业学校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职业院校师生可以在课后和寒暑假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和专业宣讲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人人爱技术、重技能、敬岗位的社会氛围。

第二,职业院校可对中小学生开展职业认知教育。职业学校内有各种实习实训中心,可按照就近和区域集中的原则,通过校园开放,吸引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一方面增强中小学生的职业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展示职业教育的风采,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学校与很多企业拥有合作关系,可将这些企业开辟为研学基地,让中小学生对各类专业岗位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培养职业兴趣、劳动热情,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职业院校可指导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和实践。职业院校可主动送教上门,通过职业体验、职业角色扮演、劳动实践等形式,向中小学生传授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技能普及水平。比如,职业院校师生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利用手工技艺将劳动教育和美育融为一体;可以开展非遗类活动,让中小学生体验我国非遗技艺的巧夺天工,熏染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

第四,职业院校可以对中小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对于小学生,可围绕劳动分工、职业类型、岗位特点进行普适的职业认知和体验教育。对于初中生,可围绕个体兴趣倾向、智能优势进行初步的生涯指导教育。鉴于初中阶段在我国教育分流体系中的重要性,可探索在初中学校设立普职衔接课程教育基地,让学生接受初步的职业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之间作出理性选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职业教育助力“双减”的路径与机制

第一,建立职业教育助力“双减”的支持体系。首先,政府应该扮演职业院校助力“双减”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设计者,搭建职业院校助力“双减”的支持系统。统筹规划区域内职业教育师资、场地等资源,面向基础教育全面开放,实现信息对称,供需精准匹配。其次,遴选一批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中心、劳动教育中心、职业体验综合实践基地,引导中小学校积极对接,将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纳入教育教学和研学计划,开足开齐职业体验和职业实践类课程。再其次,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教育经费中增列一项助力“双减”的专项经费,支付中小学生到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业开展体验实践发生的交通费、保险费、管理费等费用和职业院校教师或企业相关人员指导中发生的交通费、劳务费等费用。

第二,开发职业教育助力“双减”的课程资源包。组建由高校职业教育专家、职业院校教师、相关企业人员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强化科技、艺术、道德与职业的内在融合,向中小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包。

第三,制定职业教育助力“双减”的激励机制。遴选一批助力“双减”表现突出的职业院校,在经费拨付、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推广,形成榜样示范效应。职业院校教师参加中小学课后和寒暑假托管服务可被认定为公开课或社会服务工作量,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并在绩效工资中体现。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资源优势,根据接纳中小学生的数量和场次给予相应的补贴、奖励或评优评先权,并将其作为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指标之一。激励职业院校学生为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活动,可计入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学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