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教育:新概念带来新收入,但更多还是思考
【慧聪教育网】你在“元宇宙”投资买房了吗?
不管你身处哪个行业,近半年来,一定被“元宇宙(Metaverse)”冲击过话题。今年3月,游戏社交平台Roblox顶着“元宇宙第一股”的标签在美上市,这个拥有超过4730万日活用户、13岁以下用户是主力的美国公司,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元宇宙概念在国内外遍地开花。Facebook宣布更名“Meta”、微软官宣可以使用虚拟形象社交的会议工具Mesh for Teams、字节跳动收购VR公司Pico、百度将在12月27日推出元宇宙平台“希壤”,腾讯、网易、小鹏汽车等公司纷纷注册元宇宙商标,似乎一个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正在朝我们热切招手。
虽然还没人能说清楚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但与之相关的概念股一路走高,汤姆猫、中青宝等公司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也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关注。游戏、社交、教育,元宇宙给予了各行各业巨大的想象空间。
具体到现实生活,VR、AR等技术承载了现阶段人们对于元宇宙世界的期望。对于经历过“VR教育”概念浪潮的公司来说,面对元宇宙带来的热度显得更为谨慎。当教育公司遇上元宇宙,概念热潮能够引起什么样的思考,技术变革又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可能?
风口上的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几个月被反复提起。最常用来类比的是电影《头号玩家》中的社交游戏世界“绿洲The Oasis”,穿上整套虚拟现实装备,设置好个人的虚拟形象,你就可以“在金字塔上滑雪而下,和蝙蝠侠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
或者回到1990年代,科幻作家斯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使用了“Metaverse”的概念,一个用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人们通过自己的虚拟分身(Avatar)进行交流。
“元宇宙”到现在并没有明确的定义。Roblox在招股书里提到了该平台的8个特征,也被广泛引用认为是可以代表元宇宙的特征。分别是:identity(身份)、Friends(朋友/或者说“社交”)、Immersive(沉浸感)、Anywhere(随地)、Low Friction(低延迟)、Variety of Content(多元内容)、Economy(经济)、Safety(安全)。
简单来说,除了吃饭、睡觉之类的生理需求,数字化的“你”在虚拟世界里可以实现与现实世界几乎无二的体验。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未来。回到现实,元宇宙依然处在一个充满未知的起步阶段。
元宇宙一时之间成为流量密码。网游公司中青宝、以“会说话的汤姆猫”闻名的汤姆猫公司、天下秀先后宣布入局元宇宙,带动股价大幅提升,也引起了深交所和上交所的注意,要求各公司解释业务与元宇宙概念的关联。
在教育领域,元宇宙同样充满话题,A股上市的教育公司不免卷入浪潮。11月,中文在线连续两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超30%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其互动阅读业务与元宇宙概念和NFT概念的关联性,在元宇宙领域开展相关布局的具体内容。
成人职教公司似乎更接近元宇宙的起点。开元教育表示,旗下天琥教育已经开发并已正常在交付的元宇宙系列课程,包括室内外3D Max全景建模、VR场景制作、三维动态创意设计(角色建模、场景建模、动画)等相关课程。
盛通股份则持观望态度,在互动平台多次回应投资者提问明确“‘元宇宙’还属于炒概念的阶段,不产生业绩的概念炒作终归是满地鸡毛”。
另一方面,讲解元宇宙概念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网传上线一周、收入超百万元的《元宇宙第一课》,每天吸引上千人观看,日收入将近10万元,该课程主讲易股天下董事长易欢欢也联合出版了《元宇宙》系列丛书。得到App上备受关注的《前沿课·元宇宙12讲》也有近7万人学习,按售价49元来算,课程销售额已超300万元。
回到现实,元宇宙对于大多数人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在现有技术水平基础上进行有限想象。而这其中,与构建虚拟世界密切相关的VR、AR等技术成为人们接触元宇宙的想象入口。
VR教育重获关注
在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后,VR公司凭借元宇宙风口再次获得了新的关注。
根据企查查数据统计,2011-2021年近10年来,国内AR/VR赛道共发生融资事件411起,披露金额达102亿元,2016年为融资高峰,当年融资事件共计120起,披露融资金额近25亿元。
近10年来我国VR/AR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而在2021年前8个月,我国VR/AR相关企业注册量为共34家,同比增加了209%。同样的,VR教育公司也被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当中。
2016年,乐视、网龙、新东方等公司相继宣布入局,VR教育也曾迎来高光时刻。随着VR概念祛魅,便携的穿戴式设备成本过高、技术算力受限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2019年,芥末堆曾对话多家VR教育公司,在资本回归冷静、硬件设备走向大众之后,VR教育开始探索大规模应用的落脚点,通过内容和服务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市场趋于冷静,但不意味毫无生机。例如,当时微视酷宣布实现正向现金流,格如灵年营收5000-6000万元。
在过去的五年间,“存活”是VR教育公司的关键词。“从所谓的VR元年,到2018、2019年之后,幸存下来的公司可能只有5%。”萌科VR教育 CEO郄晓烨表示,在热度过后,还是要回落到现实,“什么是现实?到底有多少人拥有VR眼镜?然后每天都带着在使用?”讯飞幻境董事长闫宏伟也用“幸存者”来形容自己。行业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最近几年发展确实艰难。
VR教育公司将更多的探索放在技术落地上来。“VR和教育结合更注重的是和刚需场景的结合。”闫宏伟提到,VR大多数用在职业教育和中小学科创教育上面,讯飞幻境主要以动手实操的实验教学为主。
现阶段VR教育的需求仍然集中在公立校和企业端,内容以红色教育、党建活动、实验室操作、安全教育以及科普教育为主,学科教学中并未大规模应用。
“VR教育本身在教学导入上不好导入,其实更多的教学上是应用的是轻度沉浸的模式。使用率较高,采用裸眼的二维显示来展示VR和AR的部分视角更容易应用。”闫宏伟表示,讯飞幻境基于AR、VR原理,做的泛AR、VR智能终端,例如AR智能课桌,主要应用在需要动手实践的场景,如科普课、科学课、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等等。
萌科VR教育则将重点放在VR空间中3D多人互动教学上,构筑一个虚拟世界中的在线课堂,前后左右都是自己的同学,但实际上分散在世界各地。学生或者是教师可以通过几十种VR设备、PC、手机、网页等不同平台进入全景教学系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门槛,将关注点放在课堂体验上。2019年至今,萌科VR教育已经累计将VR方案推向超过200家公立学校。
“今年以来增长很明显。”闫宏伟表示,到10月30日,讯飞幻境营收同比增长了236%,单区域采购近5000万元,整体赛道都在向好。
热点下的冷思考
对于经历过“VR教育”概念浪潮的公司来说,面对“元宇宙”带来的热度显得更为谨慎。
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VR行业离理想中的元宇宙相去甚远。从沉重的VR头盔,到相对轻便的VR眼镜,HTC、索尼、三星、微软等公司在这一领域持续投入,苹果公司也被报将于2022年推出首款AR / VR头戴设备。
Meta在2020 年底发售的Oculus Quest 2被视作VR设备中的现象级产品,售价在300美元左右,重量约500克,高通在11月的投资者日活动中提到,Oculus Quest 2已售出超过1000万台。
同时,IDC《2021年第二季度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市场VR头显预计出货83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2021年VR头显预计出货143万台。我们和“一人一副VR眼镜”的时代仍有距离。
另一方面,在消费层面尚未普及的前提下,对VR内容的开发也相对薄弱。在教育领域中,VR应用的场景和需求仍有待考量。
底层基础尚未打牢的VR技术,被看作是通往元宇宙的入口。我们又要如何看待元宇宙+教育这一命题?
“VR教育本身是某些场景中的教学手段升级。在根本逻辑上就是不同的,元宇宙教育更加强调一个新社会系统对教育的赋能方案,会调整全部的技术架构来建设新的教育方案。”闫宏伟认为,“未来翻转课堂和PBL教学会成为元宇宙的新常态,实践教育会变得低成本化。”
在郄晓烨看来,VR教育代表的是新型的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这与依靠老师转述的教育具有本质不同。在元宇宙场景下,教育变成每个人都能够去直接体验、构建、学习知识。用户可以自行通过引导、观看和实操去完成学习,就如同玩一个大型三维游戏。
“这个空间的话,可能是由我们很多人去参与创建的,他能教会我很多东西,让我体验到很多东西,不管是微观的、远古的、未来的,还是太空的,还是高价值的,这些都不成问题,就是跨越国际、超越时空的学习。”郄晓烨说道。
在内容创造上,郄晓烨认为,未来教育教学的模式可能会发生转变,元宇宙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每个人都可以凭借经验和配套工具制作自己的“小程序”,让其他人通过运行这些程序从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或许可能取代由老师传道授业的方式。
“元宇宙的定义是去中心化的,但去中心化也会有很多问题。”闫宏伟则表示,“教育会吸收先进的模式和理念,但我们觉得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模式,学历机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元宇宙短期不会带来太大变化,应该会有不少的创业机会。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元宇宙适合做内容创业。”
尽管元宇宙还处在概念阶段,但谁也不知道,“绿洲”何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