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通知,医学专业实行新政策,部分学生“学医无门”
【慧聪教育网】医生,是一个伟大且充满责任感的职业,主要的职责是治病救人,特别是当代社会受疫情不定时的影响,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守护在一线防疫道路上。
然而就是这样伟大的职业,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最终能成功成为医生的医学生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医学生无奈转业,只因为想成为医生太难了。
据统计,2021年有近百万医学生毕业,但最后成功入职医院成为医生的却不到4%,其余的医学生或是从事和医学相关的工作,或是直接专业,放弃了辛苦学下来的医学知识。
就在大众为医学生就业数据感到惊讶时,教育部发布通知,将针对医学专业实行新政策,意味着部分学生面临学医无门,医学专业的招录“门槛”更高了。
教育部发布通知,医学专业实行新政策
为了更好地让医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至于辛辛苦苦在大学学到的医学知识,到了毕业后却没有用武之地,国家教育部决定将医学专业“精英化”,停止中、高职开设医学专业。
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医学专业的生源质量,也让医学生毕业后,有更多的机会到医生岗位上工作,不至于因为人才竞争,最后只能无奈转业。
而停止中、高职开设医学专业,将直接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无缘学医,虽然学医无门,但也是想防止中、高职的医学生被恶性竞争踩低,毕竟现在公立医院招人至少硕士起步。
随着医学专业被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医学专业的难处,逐渐印证了那句:“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狠话,也并是不全无道理,毕竟学医是一个漫长且心酸的过程。
要知道医学专业本科5年制,还有很多本硕连读的医学专业,至少是“5+3”8年制,随后还有很多表现优异的医学生,被派到国外深造,实际上也是一种“镀金”的形式。
就是为了进到大型公立医院铺路,现在进医院工作内卷非常严重,需要学历、履历、科研成果很多因素的加持,最后才有希望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教育部提高了对医学生的招录标准,也是间接提高了对医生的要求,作为医生不仅要承受来自群众的尊敬和追捧,更要担得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医生属于高强度工作的职业,不仅要常年累月的倒班制工作,还要24小时随时待命,穿梭在手术室和坐诊室之间,很多时候主刀医生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决定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要做好哪些准备?
执业医师资格证反复考试
据了解,近几年执业医师资格证的通过率,都低于50%,也就是在医学专业不断地提升内卷程度后,可能医学生要反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考试,才有可能通过。
如果没考下执业医师资格证,医学生就没有从医的资格,就像没考下教师资格证的师范生,一样当不了老师,这也是医学生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学习过程枯燥且艰难
“一入医学深似海”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在我国近500多个专业中,医学专业的学习难度可以说是排名靠前的,整个学习过程枯燥且艰难,即便已经上了大学,学习压力丝毫不减。
分分钟都像是备战高考,甚至临近考试前夕,医学生承受的压力比高考还要大,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对医学专业望而止步的主要原因,面对繁杂的医学书籍难以坚持。
医生的任职机会少,回报率低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愈发紧张,医生的任职机会也在变少,这也是大多数医学生,最后当不了医生的主要原因,学医过程中付出的太多,但回报率又太低了。
再加上医生本身工作性质相对稳定,每年各大医院招录名额非常少,根本满足不了近百万医学生的就业需求,无形中增加了医学生的就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