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工厂

慧聪教育网 2022-03-16 16:55 来源:慧聪教育网

【慧聪教育网】两会期间,有一则消息瞬间被冲上热搜第一,年轻人应该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网友们对此纷纷发表看法,话题阅读量超过4亿。

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从业,甚至快递外卖行业“内卷”到有研究生去竞争。那么,年轻人为什么宁愿忍着风吹日晒,而不愿意进工厂呢?

无论从事什么,社会进步的证明就是有更多选择

3月4日,广州市总工会发布的《2022年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显示,广州大部分外卖从业人员的薪酬达到10万元以上的水平。在大城市,年轻人可以凭借着送外卖,做到每个月收入上万元。其中不难看出,外卖、快递、电商等行业最大的原因就是易得性,它不需要特别的技能,而且收入清晰可见,收入与付出相对成正比。同时,主播的流量、外卖员的送单量,都可以直接转化为收入。虽然具体到每一笔不多,却有很好的能见度。这实际上创造了一种公平透明的职业观:你的付出,总能有所回报。

其实,这只是一种短期的利益,与制造业的员工相比,最根本性差别是保障性不够。外卖、快递、电商等新兴行业,其实更是一种新兴的快餐式效应,目前来看他们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及各种福利保障。

值得一提是,每年依旧会有大量的人群去涌入外卖、快递、电商等新兴行业,除了收入的可观见以外,更多的是一种自由感,自己可以决定上班时间,可以决定劳动量,对自己有了一定的掌控权和自由度,这也许是这些行业的一种特殊魅力,其实,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证明,无论职业如何,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更多自由。

教育的进步,才让选择更自由

当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去送外卖而不是进工厂时,其实也有背后的无奈。

《2022年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还显示,就年龄来看,广州外卖送餐员年龄约有68%年龄不足25岁,高中及其他以下学历占比接近90%。低学历造成只能选择没有学历要求的岗位。一方面是人员的无奈流向快递等行业,另一方面是制造业人才缺失。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200万左右。前不久,人社部发布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其中43个属“生产制造”。许多企业纷纷表示,招收到有专业技能的工人较少,同时兼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级工人更少,提高工资也招不到人。同时,年轻人也表示,在工厂中进阶难,日复一日工作在一个规律的范围内,缺乏惊喜和发现。

面对这一窘境,国家在政策、人才培养、人才激励、就业引导、个人发展等多种措施的跟进与落实。

首先,在政策层面,国家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职业教育正名。最重要的是,《方案》从学校和产教融合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方面,《方案》要求职为高中积极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另一方面,《方案》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只有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才能使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升学优势、发展通道得到极大提升。

其次就是加强对年轻人的就业引导,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与支持制造业,培养出更多的拥有专业技能的全能型人才,吸引与鼓励更多人才和有志青年投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国家为培养全能型人才提出了众多的政策,从“双减”到“双一流”再到如今两会提出帮扶职业教育的业务技能,增加就业机会,都是为培养具有全能型人才做出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有选择的空间。

最后要注重精神层面需求。现在的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化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制造企业在招收工人时,不仅仅只是提升工资,更应该注意员工的“精神收入”,如何让年轻人摆脱对流水线的厌烦和恐惧,让他们在工厂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这可能是制造业要做的功课。只有尝试去理解年轻人和这种新文化,才能打动他们。

其实,无论是送外卖还是进工厂,并非对立的两种选择,况且外卖、快递等产业早已成为一种“刚需”。我们不能通过一纸命令,把年轻人从“新经济”赶到工厂去,也不能通过限制外卖、电商产业,来让年轻人爱上制造业。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工厂,出了国家政策扶持外,企业本身也要做出许多努力,把年轻人打造成一个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并激励企业拓展与产业工人成才线路通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