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催生千亿巨大市场,职教突围机会何在?
【慧聪教育网】又是一年毕业季。教育部此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来说,摆在毕业面前的路主要有三条:考研、考公、就业。除考研外,考公和就业都是他们涉入社会性竞争的第一次重大考验。而史无前例的毕业生规模,叠加疫情影响,加剧了竞争形势的严峻性。
事实上,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应届生“考公热”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性话题。与此同时,政策层面出现了重大变化。国家正通过扩招、调整国企招聘计划的方法为应届生提供更多考公机会,这让心有迷茫的年轻人感受到些许欣慰。
考公本身也由无体系化向专业化演变。随着考公需求和难度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考生也选择报培训班来增强技能。数据显示,公务员/考研/教师资格证等核心招录合计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到1396亿元。另外,在线职业教育赛道预计2022年也将突破千亿,达到1087.4亿元,在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下,这块市场也步入高速发展的周期。
促进应届生考公“上岸率”,2022公考大量扩招
回顾2021国考,报名超150万人,最热门的职位竞争比例已经高达3334:1,也就是三千多人抢一个职位。
即便见到这样惊人的数字,已经在北京有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实习经历的内蒙古应届生小王还是决定回家“搏一搏”。
“我本来是一个喜欢追求梦想的人,想在外面更自由地闯荡,再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但家中父母不断跟我说,公务员更加稳定,福利好,社会地位也高。”小王说,而短暂的实习经历也让他看到了现代职场上年轻人的“内卷”现状,他也不由得改变了看法。于是,小王也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加入了考公大军。“况且,应届生在考公上本来就有天然优势,我不能浪费了‘应届生’这个过时不侯的身份。”
像小王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有1.4%的2021届本科生直接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而在2017届本科生中,这一比例仅为0.7%。其中很多大学生是在考研失利后立即转身投入公务员考试。
正如小王所讲,应届生考公的宝贵机会不能浪费。大量大学生涌入到就业市场,而就业难度却在逐年增加,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稳住毕业生这一庞大就业群体的“基本盘”,不少省份明确将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的开发供给,为应届生就业铺路。
据新华社消息,2022年公务员招录将向应届毕业生倾斜。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与地方各级机关共计划招录11.6万名应届生,比去年增加0.9万名。而这已是连续第三年公务员面向应届生扩招。单就国考来说,2022年,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人数占比由2019年度的39.17%调整至2022年度的67.3%。
另据国资委消息,今年国资国企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要在去年基础上有更大的增幅。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部署会指出,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要进一步挖掘岗位潜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尽快集中启动夏季招聘,精准对接各地央企、国企及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省考方面,受疫情影响,本该在3、4月下旬举行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笔试一度被延后。随着多地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好转,包括西藏、河南、福建、河北、浙江、江西、贵州、湖北等在内的20省纷纷重启了公务员笔试招录,并将时间锁定在7月9日至10日。
扩招之下,无数考生也认为,这几年是“上岸”的大好机会,考公氛围进一步升温。这也让考公培训市场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
公职市场升温,行业巨头们如何应对?
考公的岗位数量毕竟有限,决定了考公的竞争仍然激烈。
为了避免考不上、反复考的情况出现,大部分人会选择专业备考培训机构,以增加获得理想工作岗位的机会。相比于自己啃书本,考公培训班能能让自己快速入门,了解各种题型,快速获得考试的最新资源,也能克服自制力不足和时间分配不均的毛病,有针对性的去复习和备考,提高备考效率。
公职培训市场广阔。东方证券数据显示,2021年,公务员/考研/教师资格证等核心招录合计市场规模预计为677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1396亿元。
公职培训机构们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与其他教育的赛道不同是,公考培训赛道呈现出了极高的市场集中度,竞争格局相对确定,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是赛道里的“公考双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所数据,2019年中公教育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3%,位列第一;华图教育市场占有率为15%,位列第二。作为A股“职业教育第一股”的中公教育,自上市至今,业绩一直稳步增长。
2021年“双减”落地后,原先定位K12的教育企业加快转型步伐,争相入局炙手可热的公职培训市场。如:作业帮在2020年专门就推出了成人教育独立品牌“不凡课堂”,主攻公考和职业教育两条线;高途上线了高途App,课程覆盖语言培训、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等多个成人教育板块;网易有道等机构同样开设了公考培训课程。
“2021年教培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其他教培机构的转型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2021年度业绩线上说明会上,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坦言。但他同时表示,未发现中公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下滑。
李永新认为,支持中公教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并未发生改变。包括集群式专职专业研发体系、垂直一体化管理形成的快速响应体系、多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体系、数字化经营理念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投入等。
《财经天下》周刊查询中公教育2021财报发现,公司已拥有超过2000人的规模化专职研发团队,在全国超过1500个直营网点展开经营,覆盖300多个地级市,并稳步向数千个县城和高校扩张,该垂直一体化架构既能实现中公经营的超高效率,更能有效兼容品类快速扩张带来管理冲击。
近年,中公教育更是大幅增加了数字化经营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能将以天为单位的前后台响应频次,拉升到接近“实时态势感知”的层级,增强公司基于速度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中公教育市场优势,图/中公教育官网)
中公,不止步于考公
伴随着新玩家的入局、政策加持,以及新的经济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增长,职业教育赛道充满了生机,竞争激烈并充满变化,企业也亟需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考公是中公教育的核心营收大牛。夯实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中公教育积极扩充其自身业务边界,推出中公优职泛职业提升平台,以“互联网+”、“智能+”培训 新形态,提供兼职副业、职业能力进阶及证书类课程等培训服务,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提升大学生及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能力、普通劳动者转岗就业能力。
中公教育的其它种种动作更是透露出其由单纯的职业教育平台向全产业链布局的野心。据中公教育相关负责人介绍,简单来讲,“在2C业务趋稳的前提下,公司将提升面向学院、企业、政府的2B端合作。”
公司对外表示,未来业务发展仍聚焦职业教育,在兼顾人才招录培训、学历提升等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在探索职业教育新业务。目前其已成立职教事业部,协同政府、企业、高校三方,探索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融媒体、数字文创、智能制造、智能航空等方向,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盘活存量资源,寻找新增长点。
2021年,中公教育成立专门服务于中、高职院校的职教事业部,一面与全国职业院校深入合作,一面与产业端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该事业部可将产业端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转化可以在高校落地的教育产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将培养好的具备职业技能的毕业生输送给产业,实现学校与产业的双营。
中公教育大力布局的职业教育涉及知识学习、考证培训、学历辅导服务以及就业服务需求等,这同样是一片具有广阔想象空间的赛道。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职业培训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单就在线职业教育而言,2020年、2021年培训规模分别约为816.7亿元和934.9亿元,同比增速为27%和14.5%。预计2022年在线职业教育规模将突破千亿,达到1087.4亿元。
2022年3月,中公教育旗下“企易学堂”在线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开始全面进入TO B类培训业务行列,建立标准化流程。该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智化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内容+人才”的模式,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据悉,“企易学堂”目前仅向已合作的B端用户开放,平台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数字化平台培训场景,支持在线、面授、直播等全模式课程;第二,中公自建标准课程体系和一站式企业解决方案,为企业培训开设了互联网、职场效能、金融、国学党政、互联网、企业管理等六大学堂,提供了包含建工、财经、法律、医药、消防等10万门精品课程及考试认证;第三,可以与企业合作订单班、与学院专业共建的人才资源合作模式,定向培养人才输送、技术服务技能认证等。
在与校企合作方面,截至目前,中公在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等地与多所本科、大专、中专学校开展合作,不断创新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与模式,探索出“订单式培养”等合作培养新模式。譬如与四川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共建智能航空产业学院,形成以航空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科集群;与汉口学院共建“汉口学院中公国际产学研基地”,针对视觉传达与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艺术与科技、工商管理等专业,投入包含教学设备、图书教材、教学研发等,落成首个现代化、科技化、国际化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等。
早在2019年,《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就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深化产教融合”无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
行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行业的景气度与政策环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新冠疫情的持续反复也给培训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教育培训行业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公教育要做“中国职业教育全产业链服务商”的决心体现了公司的格局观。长期来看,这种格局观有望帮助中公教育在职教领域实现进一步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