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打造融合教育区域样本—— 搭建“特教链” 铺就成长路

慧聪教育网 2022-07-08 09:0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慧聪教育网】今年“六一”儿童节,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小学部特殊学生小杨,在学校组织的“童心梦想 艺彩飞扬”活动中展示了他的“飞行梦想”。随着无人机的升空,他用俯拍的角度记录了校区的崭新面貌。校长冯静告诉记者,学校有10名特殊学生,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独特天赋,学校为他们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展能课程”。

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坚持特殊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顺利完成从“全面普及”向“内涵提升”的转型升级。

完善“特教链”确保优先发展

北京东路小学附属阳光幼儿园的小林曾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刚入园的他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经常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在随班就读的一年里,教师吕晶定下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的教学目标。如今,小林交到了好朋友,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培养一名学生,解放一个家庭。截至今年3月,玄武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358人,其中245人选择随班就读,113人就读特殊教育学校。该区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的路径与方法,基本构建了对特殊学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全程关照的“链式管理体系”。“玄武区所有特殊学生都获得了‘一生一案’的教育支持,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林虹说。

特殊教育的大力发展离不开政府有力支持。玄武区先后出台特殊教育服务清单、评估安置等6项管理制度。区内落实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8倍拨付到位。过去3年,玄武区投入特教经费近1200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467万余元。全区7个街道建设了31个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完成了每个街道学前、小学、初中阶段以及职教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

“智库+培训”提升师资“含金量”

2018年以前,玄武区特校校长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地图,记录了随班就读学生在全区各学校的分布情况。随着“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这张地图也失去了价值。借助管理平台,学校每学期开展特殊学生学业能力、功能发展、社会适应、优势潜能四大领域评估,通过平台录入数据后,能够生成评估结果侧面图,学生在各领域的发展情况清晰可见。

信息化技术是辅助,师资才是关键所在。玄武区与江苏省特师培训中心合作,开展融合教育特教专职“种子”教师上岗培训,每年分层、分类为区内融合教育管理者、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进行“定制化”专业培训。其中,区内分管融合教育校长每学期专题培训8课时,资源教师30课时,巡回指导教师则50课时。3年来,全区开展集中专业培训30余场,到各校巡回讲座50余次,8000多人次接受了“融合素养提升培训”。

玄武区还对区内符合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资源教师进行每人每年2000元至8000元的奖励,全区共有95名教师取得特教专职教师上岗资格证。

“龙头”学校竞创融合教育特色

个别化诊疗室、奥尔夫音乐治疗室、原创绘本故事工作坊……在南京市中央路小学,自闭症儿童天天学会了非洲鼓;听障儿童婷婷成为校管弦乐队的乐手;患有多动症的涵涵成了小作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心灵原创故事。作为玄武区首批“随班就读”实验学校,该校建立“小种子成长记忆库”和“小秧苗驿站”资源中心,各种设备一应俱全。

每天下午1点到2点,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的资源教室就热闹起来。利用午休、自习时间,该校融合教师为特殊儿童进行“一对一”辅导或开展综合团辅。校长戴守能告诉记者,学校为随班就读的14名特殊学生制定了动态化的针对性训练课程和弹性的测评方案,更加客观地展现学生“自己和自己比”的纵向成长路径。

历经多年探索,玄武区各学校因地制宜制定融合教育发展路径,逐渐呈现出多点开花、各有特色的局面,品牌建设成效愈加显著,如长江路小学的“全面融合育人”,洪武北路小学的教育评价,科利华小学的“家校共育”……同时,玄武区借助社会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引导专业人员进入融合教育实践场域,成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的助力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