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课后服务市场,如何打破“天花板”?

慧聪教育网 2022-08-05 10:03 来源:多鲸资本

文|多鲸资本

【慧聪教育网】「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公立学校教育成主战场。课外辅导机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减的同时,为了补齐校内教育的空缺,近几年课后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活动,课后服务已正式进入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众多大厂及上市企业也纷纷闻风入局。课后服务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如何?当下企业的发展战略重点是什么?课后服务如何扩面提质?如何做好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

7 月 29 日,鸿合科技教育 BG 首席战略官张洪伟、课外喵创始人卓世贤、课管中心创始人董永、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齐聚云端,共论课后服务区域化经营、校内校外托管服务。

千亿课后服务市场,如何打破“天花板”?

作为教育信息化行业中的「老兵」,鸿合科技已经走过了 32 年的创业之路。2019 年上市后,公司决定谋求增量市场的发展,在建立第二增长曲线的过程中,于2020年提出了「一核两翼」战略。其中,「一核」指鸿合科技长期关注的教育信息化产品;「两翼」则指围绕课后延时服务和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服务所做的创新。「一翼」是教师服务,「一翼」是课后服务。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社会人口结构变动,鸿合科技意识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课后服务将产生巨大变化。由此,鸿合科技在 2020 年下半年就已开始布局课后服务领域。

对于张洪伟个人而言,他拥有十余年的校外托管业务经验,但在 2020 年,他决心转型进入校内课后服务赛道。谈及转型缘由,他提到了 2017 年 2 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让他意识到,我国在「三点半」问题上将向发达国家看齐,不再只依赖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要借助校外托管和校内课后服务「两条腿」走路。

在转型后的两三年中,张洪伟对课后服务赛道有了深切的感受。

第一,赛道越来越热,入场选手越来越多,竞争者规格越来越高。腾讯、阿里、华为、科大讯飞、鸿合科技等大厂及上市公司纷纷入局,深耕垂直赛道的老玩家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二,配套政策越来越多,推进执行越来越「接地气」。自 2021 年起,课后服务相关政策文件层出不穷,实现了课后服务「校校全覆盖」。张洪伟引用教育部2021年12月公布的数据表示,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

千亿课后服务市场,如何打破“天花板”?

附图:教育部及各省校内课后托管政策表(部分)多鲸制图

注:后台回复关键词「课后服务」,可获取文章图表高清 PDF 文件

第三,课后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区域差距缩小,服务呈多样化发展。各地都在探索适合的校内服务入校方式、收费方式等。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1 年全国拥有小学 15.43 万所,在校生 1.08 亿人;初中 5.29 万所,在校生 5018 万人;高中 1.46 万所,在校生 2605 万人。全国中小学校合计 22.18 万所,中小学生合计 1.84 亿人。广义上,课后服务市场既包括课后服务信息化,也包括内容及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市场。其中,以 300 元/ 人/学期的费用来看,据开源证券最近的估算,课后信息化服务潜在市场达 1100 亿元,以此来看,课后服务的市场规模不低于千亿元。

但张洪伟认为,整体来说,行业仍处于「从零到一」的阶段,成熟确定的商业模式、优秀的行业人才以及优质的赛道玩家,都较为匮乏。

千亿课后服务市场,如何打破“天花板”?

从 2017 年起就在广东地区入局课后服务的课外喵,在大湾区及珠三角地区已经有了很多合作学校。在「双减」之前,课后服务行业内很多企业都主打「平台」牌。基于自己的竞争优势,课外喵一直强调落地的运营服务和课程产品。

据课外喵创始人卓世贤介绍,今年因多个新区域的落地,预计收入会有进一步的增长。另据卓世贤估计,在珠三角地区,有两至三家企业的收入规模超过亿元。

与其他教育领域相比,营收过亿的课后服务仅寥寥可数,究竟市场规模和体量的「天花板」在哪里?在卓世贤看来,这与地域性和政策性息息相关。不同省份地区的相关政策、落地决策以及收费方式等,都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市场规模。广东作为课后服务的先行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成熟运营模式,这种企业深度参与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还并不多见。其他地区是否会充分包容企业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仍然有待观察。

在收费逻辑方面,课外喵一直坚持通过进入校内空间,以优质的服务、课程吸引学生及家长,让家长愿意持续为课后服务付费。「我们以相对公益普惠的价格服务学校、服务学生,然后面向家长收费。」卓世贤总结道。

卓世贤认为,家长付费习惯更加合理,能够支撑课后服务长期良性发展。部分地区将财政支出作为基础托管费用,其他服务则由家长自主采购,也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据悉,现阶段广东省内除深圳完全由财政支出「兜底」,其他城市基本都是由家长付费,全国范围内则还有北京完全由财政「买单」。

与规模体量「天花板」类似,虽然课后服务收费的合理性已经得到了高层保障,但不同地区对收费的接受程度相差很大,背后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也千差万别。

据课管中心创始人董永介绍,浙江省宁波采用了家长付费模式,而在杭州、温州、台州等其他城市,校方提供的课后拓展对学生来说基本仍是免费服务,另外部分学校会聘用校外老师,让学生自主选课,这个过程中几乎也不收费。

在这一点上,董永与卓世贤所见略同,只有通过家长付费,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师资、良好的管理,并为企业谋求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他认为,在此过程中需要同时解决政府、学校、家长的不同痛点,把课后服务的收费模式做好仍是前路漫漫。企业能做的事,是从自身基因出发,结合各地的有益经验,引导体制与市场化完美结合。

千亿课后服务市场,如何打破“天花板”?

如何促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卓世贤强调,在服务品控方面,课外喵在广东地区属于特例,一直坚持「京东式」而非「淘宝式」的服务模式,即以「自营」为主。

现阶段,课外喵大概可提供接近 100 门能够「派师入校」的课后服务课程,其中大约 70% 都由自身教学团队研发,入校教师也由课外喵统一管理培训、跟踪后续服务。

而在学校要求方面,由于广东省收费空间较大,校方对于入校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严格,都需要有相关专业的资质证照,优质师资事实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卓世贤也提醒,课外喵的「重型」服务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区域。很多地区对课后服务都有省级限价,这样的条件就难以支撑「派师入校」模式的持续,问题依旧回归到了收费逻辑上。

卓世贤强调,行业不能对课后服务赋予过多的商业化标签,因为课后服务本质上仍是以校内教师为主,这一点在教育部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中都有所明确。

据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显示,课后服务以校为本,多方参与。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课后服务以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同时强调「学校不得把课后服务工作完全交给第三方机构,同时严禁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开展面向中小学的有偿课程辅导」。

即使在课后服务发达的广东省,绝大多数学校也回收了基础托管业务,由校内教师承担。「广东收费政策相对包容、灵活,但这只是落地层面的开放,课后服务发挥学校主阵地的大方向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在这样的基调下,以「谨慎乐观」的心态回归业务,思考能够为学校及教师提供怎样的帮助,选好区域、找准定位、长期发展,也许才能蹚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对于传统校外教培机构转型课后服务,张洪伟提出了几点建议,他并不建议过往以 To C 为主的机构直接「杀入」To G 属性较强的领域,想要实现令人满意的营收规模和利润率难度较高。

但传统教培机构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密切伙伴,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提供优质的教学产品,将教学、教研的经验注入其中,尤其是科技类课程较被看好;其次,课后服务涉及较长链条,同时也考验本地化运营能力,而这正与教培机构在拓展区域市场时积累下的经验不谋而合。

董永则认为,面对课后服务,需要以系统性思维看待。事实上,课后服务是贯彻「双减」的有力工具,也是让教育最终回归公益、回归普惠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后服务是公办教育体制的延伸。那么,如何找准商业和教育的平衡,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教培从业者既可以将课后服务当作自己的主战场,也可以将其定义为配套工具。但无论选择哪种打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对公服务体系都不可或缺,这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高速路」,甚至是「有力武器」。

他也提醒,教育企业不要走入「什么都能做」的误区。课后服务是为公办教育提供有益补充,这并不代表企业无需明确自己的商业模型和盈利路径。只有找准定位,才能盘活业务。

董永还在直播中现场为同行「支招」,他建议大家关注当地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部门公布的合规竞赛名单,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当你能保证让孩子得奖,就可以去大胆敲开校长的大门了。」此外,他也建议多与当地媒体建立联系,请后者帮助宣传特色课程,取得社会大众的关注,这是绕过「关系」、事半功倍的有效办法。

总而言之,不论企业是做课程内容,还是配套服务,是做科技支持,还是平台应用,善用沟通技巧,尽可能尝试与学校建立合作,才有机会在行业中立足。

课后服务无疑是一条前景光明的赛道,但其中也少不了「坑」。在体制内公立教育与市场化商业运作结合的过程中,摸清基本逻辑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基本逻辑中,规范一定是主旋律。「双减」之后,合规的教育服务,才能促进课后服务行业在全国各地百花齐放。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