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频出,万亿职教助力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慧聪教育网】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新版《简介》紧盯行业变革、对标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培养学生掌握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未来职业能力,使职业教育专业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变量”。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然是不同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理论上,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在人口红利退潮的大趋势下,结合中央最新提出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职业教育是维系我国生产力进步,保持“工程师红利”的重中之重。
据人社部统计,2020 年底我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 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 28%。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实现技能人才数量的提升。
从实际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设置中等职业学校7294所(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8.99万人,在校生1311.81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35.08%、33.49%。全国设置高等职业学校1518 所(含32所职业本科学校),招生556.72万人,在校生1603.03 万人。职业本专科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总数分别占全国本专科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5.60%、45.85%。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我国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累计为各行各业(特别是为高铁、超高压输变电等重点产业)培养输送6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伴随工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中国职业教育又紧盯数字技术前沿,加快专业升级改造,布局一批新兴专业,提升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简而言之,职业教育为产业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工程师红利。
在政策层面,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扶持政策频出。新《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以来的首次大修,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国家在职业教育法和民促法中均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单独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且对非营利性民办的扶持措施更大。
职业教育产业链的上游由配套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师资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构成。中游由学历和非学历的职业教育服务商构成,主要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下游则为职业教育需求方,其中现阶段学历职业教育主要面向 15-22 岁的 C 端学生,非学历职业培训的受众则更为广泛,基本覆盖了中考毕业以后所有年龄阶层的学生,此外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培训公司还向 B 端企业提供服务。
根据预测,到 2022 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到 2024 年,有望达到 1.2 万亿人民币规模:1)学历类职业教育的增长,主要依赖学生人数增加及学费提升。目前,民办学历类职业教育的招生指标受政府调控,学费则因地而异,需依据政府指导价或通过政府备案审批,因此整体规模受政策影响大。近年高职扩招政策利好行业增长,不过,由于民办高校招生人数占高校总招生人数比例稳定(约24%),且学生总人数趋于稳定,扩招对规模增速的加持有限,未来增速预计趋于平稳。2)非学历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主要驱动力,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考试培训两大市场。职业技能培训受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市场人才素质提升需求影响,发展迅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近 5 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保持在 10%;在公务员、教师、研究生等扩招影响下,职业考试培训近几年成为热潮,近 5 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约为 4.5%。
学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仍然是职业教育中最主要的部分,其准入门槛高,运营难度大,有着高壁垒,而且未来还有“升级”的潜能。2019 年“职教 20 条”发布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并将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本科院校以及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类型专业培养的人才都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新《职业教育法》第五十三条特别强调,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根据教育部的公示,截止 2021 年 6 月底,已经正式更名为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的院校有 39 所,其中16 所合并转设、23 所内生转化。合并转设路径上,一度为主流,但矛盾显现导致目前受阻,且对民办不利。内生转化路径上,2020 年起逐步推行优质高职升格为职教本科,学历含金量提升。民办高职升格后,量价齐升的有利影响明显,招生计划数增长明显,且本科学费显著高于专科。
顶层设计推动下,职教普教同等地位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有望形成完整的“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多元办学格局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的重要推手。无论从国家政策和产业特征,社会力量办学对于职业教育地位浓重,整体看好职业教育赛道中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头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