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数字化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

慧聪教育网 2023-02-22 09:3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影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慧聪教育网】日前,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教育数字化与未来社会发展再次引起关注。未来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社会治理迭代升级,人类生产、生活、思维以及交流方式已发生变化,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多样化、弹性化的学习需求与日俱增。这既对重塑教育的内涵和形态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教育变革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引擎。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进教育变革和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中国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重要论述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

数字化是引领未来的新浪潮,越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教育与数字的碰撞,将奏出人类文明教育更优美的乐章。要深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让优质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让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以教育数字化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等层面,需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为杠杆推动变革。高等院校作为学习型组织,担负了理论和知识创造的重任,是塑造“学习即生活”理念的重要场所,也是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力量。要凭借其在科研、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方面的优势,围绕专业、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等核心要素,创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的智能化支撑提高教育管理和评价效能,提高人类学习与认知效能,为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提供强大动力。要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丰富智能教室、自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帮助更广大人民群众构建自主学习环境,掌握数字时代所需要的终身学习方法,以及借助数字化工具获得新技能、新态度和新思维的能力。

学习型社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对象全覆盖、学段全覆盖,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坚守学习个体的包容性与学习机会的公平性,并实现了跨学习空间的智联融通。因此,在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过程中,高校教育数字化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或者信息系统辅助教学,也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工具性集成或者整合,而是数字技术与学习的目标、过程以及组织的深度耦合而重塑的新的学习模式,以及伴生的价值主张。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过程中,高校虽然有内容生产的权威性和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学术研究范式与网络协同方式的代差。在推进数字技术在知识创造、留存和传播的运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互联互通、即时高效、动态共享的特征,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优质资源聚合起来,突破时空限制,跨学校、跨区域传播分享,让那些身处不同环境的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字教育在个性化地学、差异化地教、科学化地评等各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信息跟踪挖掘、数字回溯分析、科学监测评价等,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将有利于重塑人类教育形态,使人人接受适合的教育成为可能,助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习型社会兼有行为的学习性、人的主体性、人的发展性、思想的开放性、人类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性以及促进实践的服务性等特征。数字技术能够促进上述性质的具象化,高校则为这种具象化提供内容保障、组织保障和价值保障。学习型社会的成熟是在数字技术发展之下,高校的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这三大本质功能与时间要素充分耦合的必然结果。

数字化是世界各国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教育数字化的基础上,优质的高校资源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得到充分的释放,并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真正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自觉,成为日常。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