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实施教育扩容提质普惠工程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慧聪教育网】7月3日从宜春市有关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宜春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普惠工程,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色更足。
推动扩容增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学有位”需求
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宜春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扩充“托幼园位”“上学座位”,按照城区以化解大班额、优化布局为重点,乡村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能力为重点,分类推进学校建设,连续12年将学校建设列入市政府重大民生实事,从组织重心和资源要素上重点保障。“十四五”以来,各地投入36亿元,推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7所、义务教育学校99所、普通高中17所,分别新增、改造学位2.66万个、7.76万个和1.78万个。全市教育网点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极大改善,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大班额有效化解(义务教育学校下降至1.44%,高中学校下降至4.65%)。持续将教育扩容提质普惠工程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将投入18.11亿元新建中小学校9所、幼儿园5所,可新增学位2.4万余个、园位2250个。与此同时,大力推进省级达标中职学校建设,近三年,全市各县市区财政投入资金27亿元,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学位供给。目前,已经新增中职学位7000余个,赣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宜丰中专、奉新冶城职校扩建工程将于今年建成投入使用;铜鼓中专、丰城中专、高安中专新校区建设正在进行中,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樟树职业技术学校和上高中专正在平地和图审工作,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增加2万余个学位。
促进强基提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愿望
一是坚持统筹协调。建立城乡、区域、校际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全市推行“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城校带村校”等联合办学模式,实行管理互通、教师互派、资源共享、活动同步。目前,中心城区有20余所学校参与联合办学,全市范围内有27所普通高中结成结对帮扶联合办学关系,带动一批薄弱学校和新学校迈上快速发展轨道。二是坚持“五育并举”。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办好思政教育。连续举办十一届全市“琴棋书画好少年”评选活动、七届全市学校体育艺术节,先后有196所中小学幼儿园被教育部评为足球、排球、网球等特色学校;连续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教育、体育美育晒课表、劳动教育实践等活动,持续推进中小学生阳光心理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围棋进校园”工作,“五育并举”落实体系更加丰富。三是坚持改革攻坚。用改革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新时代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高质量打好教育评价改革、义务教育“双减”等攻坚战,推动学校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减轻。研究制定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办法,推行“日常督导+年度考核”,该市在市县综合考核“教育发展”考评中连续位于一类设区市前列。
保障均衡普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公平”期盼
强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印发实施宜春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制定和实施《宜春市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一2020年)》《宜春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修订)》,推进全市无证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53.4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0.03%,三年毛入园率为92.50%,实现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园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公办园全覆盖,“入园难、入园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二是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义务教育“十四五”项目实施规划编制,计划投入32亿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51所。近三年来,共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6亿元,地方主动投入资金30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规划项目232所,为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三是全力推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全市精准资助贫困学生百万余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超过11亿元,实现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工作,重视关爱残疾学生和特殊学生,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应入尽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三通两平台”建设推进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