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坚持市域统筹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

慧聪教育网 2023-10-26 08:4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作者:杜全平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慧聪教育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简称《扩优提质计划》)紧扣关键、正当其时。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上好学”的美好愿望,我们要勇担教育强国使命,清醒认识新时代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刻把握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增优质基础教育覆盖面,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市域统筹整体谋划,让扩优提质落到实处

(一)落实扩优提质,要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从思想理念上深刻理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追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效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实绩。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以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办教育,聚焦“双减”落实落地,加快推进教育教学由“育分”向“育人”转变、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逐步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和片面的育人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在2022年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大样本数据调查中,潍坊有17项指标(共计24项指标)全省最优。

(二)落实扩优提质,要坚持市域统筹,整体谋划推进,建立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市域统筹可以在更高层次上长远谋划、更大范围内汇聚资源,避免县级层面各自为战带来的政策突破难、标准不一、资源浪费等问题。潍坊市将市域统筹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潍坊市下辖的12个县(市、区)中,既有3个全国百强县,又有2个财政困难县,县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但通过市域统筹、一体推进、取长补短、均衡配置,2015年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同时,坚持政策调控、专业引领、规范管理,全市普通高中整体呈现“特色发展、相对均衡、质量优越、满意度高”的良好生态,有效避免了“县中塌陷”问题的出现。

(三)落实扩优提质,要坚持深化改革,聚焦问题短板,发力创新突破。改革创新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依托先后承担的16项国家级和20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大胆向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先后实施校长职级制、中考招生制度、教师“县管校聘”、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教育综合督导、家校社协同等一系列改革,为校长和教师“松绑”“赋能”。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育人方式不能很好适应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管理机制上“各管一段”“各管一块”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特别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要稳妥推进,做到“迈小步、不停步,不走弯路、老路、回头路”。

(四)落实扩优提质,要坚持先人后事,提升育人能力,锻造高素质校长教师队伍。校长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少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教师队伍,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整个队伍还存在专业能力不强、流动不畅,特别是教师队伍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不优、教学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面对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校长教师队伍在育人观念、育人方式等方面需要加快转变。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特别是加强乡村学校思政、科学、信息技术、音体美、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引进,不断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培养,以新课标实施为主线,完善校长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机制、教师层级发展机制、学科领军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成果表彰机制等,促进校长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再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为干事的人搭建平台,引导广大校长涵养“潜心育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情怀,广大教师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综合施策激发校长教师队伍积极性,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五)落实扩优提质,要坚持协同育人,凝聚各方合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潍坊的实践表明,教育改革发展单靠教育部门是推不动、干不好的,必须调整理顺党委、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政校关系。首先,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教育的工作重心在基层,要充分发挥镇街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和社区、村居委员会的作用,这是办好教育的组织基础;其次,要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建立一支由家庭教育教研团、讲师团、名师工作室、家庭教育志愿者等组成的梯次式工作团队,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家长做好家校协同育人;再次,要统筹好各方资源力量,潍坊市成立了由教育部门牵头、30多个部门参与的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整合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专业教育机构、爱心企业的教育资源,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了各方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实施“五项行动”,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

结合《扩优提质计划》要求,潍坊市下一步将紧紧围绕“育人质量如何提升”,大力实施“五项行动”,努力探索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实践路径。

(一)实施优质资源扩增行动。统筹幼小初高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提升,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针对薄弱环节扩增优质教育资源。一是扩增量,解决城区挤的问题。未来将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60%以上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二是提质量,解决乡村弱的问题。借助全省唯一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优势,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建强乡镇驻地学校,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优化乡村师资队伍,实施“乡村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着力推动乡村中小学午餐午休、塑胶操场、清洁厕所、触控式多媒体、标准化校车等100%配备,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每一个村居、每一名学生。三是优存量,解决不均衡的问题。实施“强校扩优”行动,通过集团化、共同体、联盟制、一校长多校区等形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协作“全覆盖”、镇村一体化学前教育管理“全覆盖”;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全面建成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特殊教育体系;加强职普融通,加快科技高中、人文高中、艺体高中、综合高中等特色高中建设,探索中小学衔接贯通培养,形成县中与市区高中“齐飞共舞、各美其美”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实施育人质量提升行动。潍坊市始终把提升育人质量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落实全面发展理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持续推进体健貌端、明眸皓齿、美育润心等工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聚焦核心素养培育,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大力开展以中小学科学教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探究实践活动和以青少年读书行动为载体的深度阅读工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改进行动,优化教学环节,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潍坊教育云平台,组建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建好“潍云学”网上公益课堂,赋能教育教学融合、教育评价应用、教育管理服务,构建“双减”背景下教学体验、师生关系、资源共享新形态。

(三)实施队伍润德赋能行动。深化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教优酬、多劳多得”的良好机制。创新校长发展机制,实施新时代校长领军人才培育工程,聚焦“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总目标,突出“从严治党、现代治理、团队建设、课程领导、资源整合、改革创新、自我发展”等七项关键能力,开展精准培养,促进快速成长。变革教师管理体制,统筹推进编制、岗位、绩效、职称、层级等制度贯通衔接的“三定三聘三评”改革。三定,即由编制部门定编制总量,人社、教育部门定岗位总量,人社、财政部门定绩效总量;三聘,即由学校组织全员自主竞聘岗位并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学校自主组织实施职称竞聘、全面落实职称岗位分级竞聘,学校按照5级12档层级自主组织教师专业层级竞聘;三评,即突出师德素养评价,强化业绩表现评价,注重专业水平评价。通过改革,加快建立多劳多得、优教优酬,放权赋能、充满活力,师德为先、结构优化的教师管理新机制。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研工作体系和城乡学校一体化教研制度,实施结对帮扶、蹲点教研、集体视导等教研方式;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级试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提升校长数字化领导力和教师数字化素养,探索新技术助推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四)实施评价改革增效行动。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有力抓手。创新区域教育评价,构建“一个总体设计、七个评价主体”的“1+7”区域教育治理评价模型,将教育综合督导、各学段办学水平评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结果进行集成分析,发布区域教育发展指数,开辟大数据支撑下的区域教育治理新路径。开展校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试点,将校长任期目标与学校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实现评“关键事”与评“关键人”的有机结合。深化考试评价,完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多次考试、等级表达,赋予普通高中依据学校特色确定招生录取科目“6选4”的自主权(即中考录取第二组合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6门学科选择4门作为录取科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单独科目纳入中考录取第一组合,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值对待,引导学校、家庭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施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行动。加快构建“党委全面领导、部门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共同推进”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强化市域统筹机制,健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通过政策规划、资源配置、机制构建、调度考核等方式,形成市县教育发展“一盘棋”。深化教育综合督导改革,将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引进等作为重点;建立“诊断+处方”的督教视导制度,开展定制化、协商式督导,为有需求的学校提供个性化问题解决方案;建立市级督学包靠镇街、县级督学负责学校、学校视导员自查整改的三级工作体系,实施全域全学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开展县(市、区)办学差异动态监测,不断缩小校际、城乡、县域差异。加快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统筹家长驿站、家长学校、教育惠民服务网、社区教育服务岗等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发挥好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开齐开好一年四次八课时家长课程,社区建立家长学校,村村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员,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