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慧聪教育网 2024-02-05 09:29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慧聪教育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基本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构建了“布局合理、类别齐全、两头延伸、普职特融通”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153所,在校生共6.83万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1.63万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3.5万余人,送教上门1.67万人;2023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7个百分点。全省特殊教育教师潜心育人,结出累累硕果。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二小、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入选全国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三门峡市灵宝市特殊教育学校孙鑫鑫老师在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中获奖;洛阳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在国家及国际特奥会等比赛中获得160余枚奖牌,吴拥军校长荣获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为做好残疾儿童教育康复工作,省教育厅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夯实基础,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以落实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为抓手,2023年共投入特殊教育专项资金3620万元,支持开封市特殊教育学校等10所学校试点开展特殊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支持周口市扶沟县特殊教育学校等8所薄弱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改造,在随班就读普通学校新建资源教室64个。同时,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含功能区)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设立特殊教育班,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置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教班,按规定配备教职工,落实生均经费和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

二是拓展学段,健全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一是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鼓励地方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儿童的特殊幼儿园(班),确保康复后的残疾儿童能够正常入园。2023年,我省遴选了20所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截至目前已遴选6批,202所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园,服务近2000名特殊需要儿童,实现全省所有县域全覆盖。二是积极推动职特融通,持续在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等5所特校开展河南省残疾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提升计划试点工作,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等5个专业,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三是推动特殊教育向高中延伸,努力满足康复后的残疾少年教育需要。2019年以来,全省共有近800名残疾学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

三是促进融合,深化特殊教育内涵建设。在融合社会中实现充分发展,是广大残疾人的美好向往。河南省教育厅始终高度重视发展融合教育,探索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2023年我省开展了首批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遴选创建工作,共遴选出15个示范区,100所示范校,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其他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提升融合教育质量,为康复后的残疾儿童打造良好的教育康复环境。从实施第一期、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到“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发展行动计划,彰显了党和政府办好特殊教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特别我省强化政策引领,建立起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的学前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形成了本地特色,被教育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收录为优秀案例。奇色花福利幼儿园的《学前融合教育本土化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探索》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11月,我省学前融合教育先进经验在全国特殊教育培训班上做了典型发言;今年1月18-19日,以“豫见融合·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国际研讨会在郑州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先生视频致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内外450余名代表参会,扩大了河南全纳幼儿保育教育的影响力。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围绕“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发展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实施《河南省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实施方案》为抓手,积极拓展学段服务,统筹推进融合教育,强化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督导评估,聚力四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功能提升,进一步提升我省特殊教育发展质量,让特殊教育有质量有温度,让残疾儿童和普通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