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2025年教育领域或将迎来这些大动作
两会视点
202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简称“全国两会”。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关乎国计民生,教育作为国之大计更是备受瞩目。两会期间,教育领域的每一项提案、每一次讨论,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探讨。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会”,聆听教育之声~
1、学前教育:免费曙光初现
2025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并将其写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今年6月1日,《学前教育法》将正式实施,将推动制度、政策、保障机制深入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为2~3岁的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切实把生育、养育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在会前表示,建议探索建立免费学前教育制度,将免费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列入“十五五”规划重点工程统筹实施。庹庆明建议,免费学前教育制度可分三步走:一是2025年-2027年试点阶段,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试点实行3年全免费,中部省份在优先保障残疾等特殊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免费的基础上,试点实施一年或两年学前教育免费。二是2028年-2030年推广阶段,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中央与地方分档分担机制,将免费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三是2031年-2035年完善阶段,实现3-6岁免费学前教育全覆盖。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速
2025政府工作报告介绍,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
全国人大代表陈众议表示:“建议尽早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同时化解‘内卷’,将教师和学生从不必要的考评和恶性竞争中解救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表示,为解决人口问题,建议将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缩短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时间为10年实现0-16岁教育全免费。
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呼吁加快立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法》,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3、高等教育:学科人才焕新
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方复全表示,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在国家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把高校建设好,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高校改革,实现分类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蔡荣根表示,对于高校来说,需要积极适应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的角度设置专业,为未来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韩峰表示,当前高等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突破传统学科壁垒,面向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对于医科院校来说,应该将人工智能课程模块逐渐嵌入临床医学培养方案。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4、其他教育领域动向
职业教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全国政协委员王仁祥表示,在职业教育方面,湖南将培养更多适应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唐利军表示,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二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适应性;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特殊教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赵玉芳建议,进一步健全特殊学生教育资助体系。一是统筹建立“基于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全学段教育资助体系。二是建立特殊学生发展型专项资助。三是建立特殊学生专项激励奖学金。
全国人大代表李紫微认为,可以在孤独症患者职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政府部门应对大龄孤独症患者实行分类救助,并给予政策扶持,帮助其顺利就业。
图片来源: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5、人工智能+教育
2025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近期智能软件DeepSeek横空出世,成为高科技时代又一新兴产业的代表。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首场“部长通道”中指出,新技术的涌现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方复全说,一方面可以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结合,从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等方面借势人工智能;另一方面,提升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能力,未来他们走向基础教育战线时,能够将新技术引入教育教学当中,让人工智能链接人文社科、艺术学科、科学等,与传统的专业相结合,打造“人工智能+X”的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张平文提出:加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其建议,强化数理基础教育,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全国政协委员朱松纯说,今天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关键在于“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围绕AI时代的自主可控生态建设、人才培养、就业保障、民生刚需应用、科技温度等提出了9条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提到,面对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缺口,关键是打通企业和高校两个“蓄才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本次两会中,教育领域动作频频,令人振奋。我们期待这些改革成果能够尽快落地生根,惠及国家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两会仍正在进行中,呼吁广大读者持续关注两会教育动态,共同见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内容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新闻网等网络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