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教育赋能牵引教育高质量发展

慧聪教育网 2025-05-28 15:07 来源: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慧聪教育网】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的应然选择。重庆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重向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工作,整体规划,统筹部署,一体推进,为走出建设重庆超大城市教育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发挥重要作用。

动力向度:重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驱动

“教育数字化”国家战略在重庆以数字化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然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

一是范围上实现从“网络孤岛”到“全域联通”。教育受众需要一个能够打破地域、校际限制的教育网络,不同学生需要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教育管理,社会需要培养与未来发展适配的人才,人的终身学习和阶段学习更需要便捷的数字平台,这些需求在教育数字化系统中实现兼容、整合和共享,满足校域、个体、社会有效链接和互联互通的迫切要求。

二是结构上实现从“城乡鸿沟”到“云端共享”。云端共享缩小城乡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数字基础和数字素养上存在的差距,打破时空限制,学生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有网络接入,就能获取优质且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甚至教学协同的最大化优势。重庆市出台了《数字教育赋能牵引行动方案(2025-2027)》,加快构建数字教育“135E”体系,布局推动城乡数字教育协同发展,支持主城都市区学校向区县薄弱学校输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三是实践上实现从“数字烟囱”到“有机整体”。教育数字转型作为集成的范式跃迁对教学内容、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学习过程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均提出了数字系统化要求。

技术向度:重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赋能

重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驱变应然的范式探索,是在深入理解教育内在属性与基本规律,厘清数字技术应用机理的基础上,围绕“数据驱动—算力计算—算法推荐”的技术线路实现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良性耦合与交叉融合。

一是海量数据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条件。一方面,海量数据推动教育从抽象的经验推论向具象的事实验证转变,从供给需求向需求驱动转变,开启精准教育研究新范式。重庆市通过把原来分散到全市部门、区县的系统、组件、数据、云网等数字资源综合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将现实物理世界全面映射到数字孪生世界,在全市打造基于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一体化模式并进行试点。

二是数字技术中的算力激活数智教育系统。它既能够激活教育系统中的确定主体、分析客体、内容选择、方法应用、情境设计等多个方面,又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信息支撑下构筑沉浸式数字场景,形成教育主客体的互动的智慧新生态。如铜梁区巴川初级中学打造“数智农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生态箱数据,将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实现种植过程可视化、智能化。

价值向度:重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引领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既要紧跟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又要抓住教育的主体、内容、载体等与数字技术的适配关系,遵循技术向善和正向赋能的原则,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一是形塑人类生存发展新图景。教育数字化要着眼于“现实的人”,把人的价值、情感与追求融入数字技术本身,推动数字技术与人发展的渐趋耦合,帮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现对自身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积极观照。这既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指向,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向度。

二是提供精准化服务育人效能。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准确把握教育受众的发展需求,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特别是对关键领域、核心地区、重点群体、特殊时期的精准发力,并非机械地将数字技术嵌套进育人环节中,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指向,借助数字技术手段科学预测教育对象的情感状况、思想动态、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形成教育供给精细化链条。重庆市持续关注教育督导的AI学情分析版块,重点规范虚拟空间行为,同时避免AI督导系统过度依赖数据指标,平衡技术理性与教育温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