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纳士大学校长毕柯琳教授出席中澳工商界圆桌会议:教育是深化双边关系的关键纽带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对华正式访问期间,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近日于北京召开。蒙纳士大学校长毕柯琳(Sharon Pickering)教授作为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的杰出成员,随同访问团抵达北京,并与中澳商界和政府领导人进行深入交流,为这一高层对话注入学术力量。
本次论坛由澳大利亚商业委员会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主办,汇聚了两国顶尖企业领袖,旨在深化经济合作、增进共同利益。
毕柯琳教授在会上着重阐释了高等教育机构在维护双边关系中的战略性作用,尤其是通过教育、科研和创新等领域的实质性贡献。
“我们积极参与并为澳大利亚在中国最重要的外交活动之一作出贡献,充分体现了大学在促进双边关系中的独特价值——通过教育交流、学术合作和创新驱动,为两国共同繁荣贡献力量。”毕柯琳教授如是阐述。
蒙纳士大学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其发言的核心,并详细阐明了双方合作的深度、广度,包括学生交流项目和广泛的校友网络,彰显了教育交流的重要性。
目前,蒙纳士在中国的校友已超2.1万人,全球校区在读中国学生逾2万名;过去十年,近3000名澳大利亚本校学生赴华交流,在沉浸式学习与文化体验中收获成长。
“大学的根本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色。”毕柯琳教授谈到,“多年来蒙纳士与中国建立的人员交流与网络,是深化相互理解的核心支撑,既带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更孕育着无形的信任与共识。”
她进一步指出,未来可在三大关键领域继续深化双边合作:扩大学生双向流动规模、提升教育议题在政府间对话的地位以及共建“中澳工业脱碳卓越中心”。
“脱碳卓越中心将整合我们在钢铁脱碳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捕获钢铁生产中的二氧化碳并实现资源化利用,推动氢能在钢铁制造中的应用突破,依托前沿实验设施与数学建模技术,将可持续反应工艺快速转化为原型产品——最终目标是研发替代煤炭的钢铁新技术。”毕柯琳教授详解道,“这其中,不少工作将与我们合作多年的中国高校携手推进。”
毕柯琳教授特别提及蒙纳士在联合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实践,其中与苏州东南大学的长期合作堪称典范。双方于2012年共同成立了联合研究生院,是中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合研究生院。该院迄今已培养2600余名毕业生,目前仍有1600名在读学生。
此外,蒙纳士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的蒙纳士科学技术研究院,已成为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研究院学者携手中国高校及产业伙伴,聚焦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医疗技术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共性挑战展开联合攻关。
依托覆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普拉托的全球校区网络,以及在印度设立的大型联合研究学院,蒙纳士的教育已逐步建立了辐射范围广、规模效应强的教育合作体系。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学,蒙纳士拥有无可比拟的全球战略网络与科研创新实力。”毕柯琳教授总结道,“我们也期待未来与中国伙伴一起,在现有坚实基础上,让合作之树结出更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