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哪吒文化的幼儿园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实践

慧聪教育网 2025-07-29 16:37 来源:互联网

——以“嚯,这届娃都‘吒’了”系列活动为例

摘要

本文以“嚯,这届娃都‘吒’了”项目式活动为实践案例,系统阐述如何以哪吒文化为载体,遵循“幼儿主导、教师支持”理念,设计并实施7个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幼儿自主策划、实践探索、分享反思等环节,将传统文化与生活体验深度融合,引导幼儿在自主参与中建立文化认同、提升综合能力,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性实践提供参考范式。

一、项目缘起:从幼儿兴趣到活动生成

“打造有故事的幼儿园”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三幼儿园长期秉持的教育方向。2024年春节后,孩子们的话题频繁聚焦动画中的哪吒形象:“哪吒的混天绫能变长变短吗?”“他为什么敢和大怪兽打架?”教师敏锐捕捉到这一兴趣点,组织“哪吒故事分享会”时发现,幼儿对“勇敢”“会法术”“保护大家”等关键词表现出强烈共鸣——这些朴素认知既贴合幼儿对“英雄”的天然向往,也与本园“三C课程体系”(品格培养、能力发展、文化感知)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

基于幼儿的自发讨论,教师以开放性问题“你们想和哪吒一起做什么?”引导思考,最终由孩子们自主确定开展“嚯,这届娃都‘吒’了”项目式活动。活动全程以幼儿为主导:从“想做的事”到“怎么完成”,从“材料选择”到“成果分享”,教师仅作为支持者提供必要帮助(如协助准备工具、记录想法),让幼儿在自主体验中自然感受哪吒文化的魅力。

二、项目设计理念与核心目标

(一)设计理念

以“幼儿主导、教师支持”为核心,遵循“兴趣生成—自主策划—实践探索—分享反思”的完整路径:不预设固定活动流程,而是根据幼儿的实时想法动态调整内容;不局限于统一形式,而是鼓励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绘画、语言、动作)完成任务,真正让“无边界学习”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核心目标

1.文化认同: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主动发现哪吒文化中“勇敢、正义、坚韧”的内涵,并自然将其与日常生活建立关联;

2.能力发展:通过策划活动、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等过程,提升自主思考、同伴协作、表达沟通等综合能力;

3.情感培育: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我能行”的自信心,同时萌发对传统文化的主动探索兴趣。

三、项目实施:幼儿主导的哪吒文化探索活动

(一)自然之约——小哪吒的春日奇遇:我们决定“找春天”

在“哪吒在春天会做什么?”的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他可能会去看花开、找小草”。教师顺势提问:“如果我们要去找春天,该怎么做呢?”幼儿自主分组设计方案,每个小组都有了清晰的计划:

小班幼儿说“要带画笔,把看到的花画下来”,还自己从美工区挑选了彩色蜡笔和小画板,约定“看到红色的花要画得大一点”;

中班幼儿提出“要给种子拍照,看它会不会像哪吒一样长大”,并讨论出“每天早上来园后拍一张”的观察规则,有人还特意在记录本上画了“太阳”作为标记;

大班幼儿计划“做春天日记本”,自己列出“需要剪刀、贴纸、树叶标本”等材料清单,甚至分工“谁负责捡树叶、谁负责贴”。

活动中,幼儿完全按自己的方案行动:有人发现“迎春花是先开花再长叶”,立刻拉着同伴蹲下来对比;有人的种子没发芽,主动找教师讨论“是不是水浇少了”,还决定“明天多浇一点再观察”。最后,孩子们自主提议“在班级开春天画展”,给每幅作品贴上“像哪吒一样勇敢长大”的小标签,成就感满满。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春日美好,让行走的课程成为孩子们童年回忆的一抹绿色,留下春天的快乐记忆。

基于哪吒文化的幼儿园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实践

(二)镜头下的爱——乾坤圈里的温柔世界:我们要“记录守护者”

看到故事里哪吒用乾坤圈保护陈塘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们身边也有守护者,妈妈会保护我,老师会帮我们解决问题。”结合即将到来的三八节,幼儿主动提出“要像哪吒一样,给守护者拍照片”:

有人说“要拍妈妈,她每天早上给我做早饭”,还自己向家长借了儿童相机,提前练习“怎么按快门”;

有人想拍“老师帮我们梳头发”,特意等在镜子前观察,说“要抓拍到老师笑的样子”;

拍摄结束后,孩子们商量着“把照片贴成大爱心”,还轮流站在展板前给同伴讲“照片里的故事”,有孩子指着“老师帮小朋友擦眼泪”的照片说:“这就是老师的乾坤圈呀。”

当有孩子问“为什么哪吒要保护别人”时,另一个孩子指着照片脱口而出:“就像我妈妈保护我,我以后也要保护她呀!”——在自主记录与分享中,幼儿对“守护”的理解自然形成。

(三)童声嘹亮——哪吒开嗓唱英雄:我们创作“哪吒歌”

“哪吒打妖怪的时候,会不会唱歌给自己加油?”一个孩子的提问引发了热烈讨论,孩子们最终决定“自己编一首哪吒歌”。教师只提供了铃鼓、沙锤等简单节奏乐器,其余全由幼儿主导:

小班幼儿用“咚咚锵”的鼓声配合“哪吒哪吒真厉害”的口号,还自己设计了“挥拳头”“转圈”的动作,说“这样像哪吒在甩混天绫”;

中班幼儿结合之前种种子的经历,你一句我一句编出“小哪吒,种种子,不怕风,不怕雨,长出叶子笑眯眯”的歌词,还会互相提醒“要唱得有力气,像哪吒一样勇敢”;

大班幼儿提出“要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自己讨论出“先排队形,再练三遍”的准备计划,有人还主动当“小指挥”,提醒大家“别抢拍子”。

表演结束后还跑到评委家长面前仰着头问:“我们唱得有哪吒那么勇敢吗?”在自主创作与展示中,“勇敢表达”的种子悄然生根。

(四)沙中作画——一粒沙的英雄梦:我们用沙子“变哪吒”

区域活动时,有孩子用沙子堆出“有头有手的小人”,兴奋地喊:“你们看,这像不像哪吒!”立刻吸引了一群同伴围过来。教师顺势问:“你们还想用沙子做什么和哪吒有关的东西?”幼儿自主生成了一系列活动:

小班幼儿说“要和沙子玩游戏”,自己找来小铲子、模具,做出“沙子混天绫”“沙子乾坤圈”,玩的时候还念叨“我用混天绫保护你”;

中班幼儿讨论“怎么画出哪吒”,有人提议“用手指蘸沙子画”,大家立刻试起来,有孩子发现“沙子太多会掉”,就自己想出“先涂一点胶水”的办法,画出了“有三只眼睛的哪吒”;

大班幼儿想“做能带走的哪吒”,在教师帮助下看了沙画教程图片后,用沙子、胶水制作成沙画摆件,还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骄傲地说:“我和哪吒一样厉害,能做出特别的东西。”

当看到沙子能被塑造成各种样子时,有孩子突然说:“我们就像沙子,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对“个体价值”的理解,在自主创作中自然萌发。

(五)农场探秘——火尖枪指向的宝藏:我们去“找哪吒的宝藏”

读哪吒故事时,孩子们对“火尖枪能找到宝贝”格外感兴趣,有孩子举手说:“我们也可以带‘火尖枪’(用吸管做的玩具)去外面找宝藏!”教师提供了农场的实景图片,幼儿立刻开始自主策划:

先讨论“宝藏可能是什么”,有人说“是能吃的东西,哪吒可能喜欢”,有人猜“是特别的石头、好看的花”;

再分工“谁带篮子装宝藏、谁带记录本画画、谁负责问农民爷爷问题”;

到农场后,孩子们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探索:有人蹲在鸡妈妈身边,“等待鸡妈妈生出鸡蛋”;有人追着农场里的爷爷问“番茄为什么有的红有的绿”;有人把找到的“宝藏”(一颗带花纹的石头)小心放进篮子,说“这是哪吒的宝石”。

每一次行走,都是宝石,在孩子们美好的童年里,闪闪发光。把自然还给孩子,把体验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成长是孩子的旅程,农场趣探秘活动,让幼儿在真生活、真情境、真体验、真环境中感受收获与亲近自然的喜悦。行走的课程——无边界学习,从问题出发,回归幼儿本真,探究实践经验。通过活动,孩子们触摸到生命的温度,心中播下了热爱探索的种子,更收获了爱与被爱、感恩与珍惜等美好的心灵体验。

基于哪吒文化的幼儿园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实践

(六)亲子之战——做自己的英雄:我们设计“哪吒游戏”

“哪吒和朋友玩的时候,会玩什么游戏?”的讨论中,孩子们提出“要和爸爸妈妈玩哪吒游戏”。从游戏规则到道具准备,全由幼儿主导完成:亲子游戏节活动,联动第三小学实现幼小科学衔接,以童趣为舟、以文化为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更是亲子情感的深度交融,活动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懂得勇敢和正义的力量,收获满满的欢乐与成长。

(七)破茧记——三头六臂的未来:我们规划“长大的超能力”

看到哪吒有三头六臂,孩子们羡慕地说:“我们长大也能有超能力吗?”教师提供心愿卡和画笔,说“你们可以把想要的超能力画下来”,幼儿立刻投入自主规划:

有人画“像哪吒一样勇敢发言”,还在旁边写下“每天举手一次”的小目标,说“这样慢慢就会了”;

有人画“和朋友一起解决问题”,给画面里的小人画了“握手”的动作,说“这是合作超能力,比哪吒一个人厉害”;

最后,孩子们把心愿卡挂在自己种的小树上,约定“等树长高,我们的超能力就学会了”,还每天去给小树浇水,说“要和它一起长大”。

当被问“能做到吗?”,孩子们拍着胸脯说“肯定能,我们像哪吒一样厉害!”——对成长的期待,在自主规划中变得具体而坚定。

四、项目成效与反思

(一)实践成效

1. 幼儿主体性充分发挥:从“想做什么”到“怎么做”,幼儿全程主导活动,如自主设计农场探秘的任务清单、主动调整亲子游戏的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2. 文化认同自然形成:没有刻意说教,幼儿却能主动将生活与哪吒精神关联,如把“坚持完成观察种子”称为“哪吒的坚韧”,把“帮助同伴整理沙画工具”叫做“守护陈塘关”,文化感知从“知道”变成“做到”;

3. 家园互动更显默契:家长看到孩子自主策划活动、主动解决问题后,对“让孩子自己做”的教育理念更认同,后续会主动支持幼儿的小探索(如协助收集沙画材料、陪孩子观察种子)。

(二)反思与展望

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在“需要多人协作”时会出现分歧(如编歌词时各说各的),未来可通过“小组任务卡”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与协商,比如提前约定“轮流说,听完再补充”;同时,近期孩子们开始讨论“哪吒的朋友”,计划以此为起点生成新活动,让自主探索持续延伸。

五、结语

当活动由幼儿主导,哪吒文化不再是教师“教”的知识点,而是孩子们在“玩”“想”“做”中自然接触的朋友。他们会因为自己设计的游戏成功而说“我像哪吒一样勇敢”,会因为坚持观察种子发芽而感悟“原来这就是坚韧”——这种从“自主体验”到“主动认同”的过程,正是教育最珍贵的样子。未来,我们将继续守护幼儿的主导权,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文化的美,在自主中成长为“自己的英雄”。

一直以来,我园以“行走的课程,无边界的学习”为核心理念,在项目活动中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哪吒文化与幼儿生活、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其跨场景学习能力与文化认同感。活动中,幼儿不仅理解了哪吒故事的文化内涵,更通过“做中学、行中悟”,在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社会交往等方面实现综合发展,成功达成“知识迁移—实践应用—文化传承”的多维目标。

(供稿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三幼儿园——赵玲春 于志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