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儿童诊断的家长答卷
述巴教育郭予、马可ADHD团队致力于ADHD研究、实践及科普工作,本月发布的科普文章,对多动症儿童的诊断进行了探讨,核心观点引起家长和专业工作者共鸣。
核心观点一:如何区分孩子是多动,还是多动症?
述巴教育乡间教室郭予、马可团队认为,从科学角度讲,应该确认“病症”,诊断有利于家长和孩子更好了解自己;但对于家长来说,不论是否是多动症,从现象来说,儿童期所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等情况,无论是什么原因,统统需要干预,不必纠结。
基于此,又引发出另一个核心观点:多动儿童为什么越来越多?
述巴教育乡间教室郭予、马可ADHD团队给出了一些缘由,在校时间过长、工业化的教育、教科书设计、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单一、教师频繁更换、教育竞争内卷加剧、新媒体和过度数字化生活等等导致的“用脑过度、运动不足、数字化、睡眠不足”都会助长儿童多动现象。多动或多动症干预,不是药到病除,而是教育环境,关键节点是什么样的教育?不选择匹配的教育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多动,因为多动显于小学,所以,小学阶段是重要窗口期。
述巴教育乡间教室团队郭予、马可团队提出的“多动儿童专业班和专门学校”的干预理念,就是由此而来。专门的教育,适配的学校、课堂和教师,这才是真正解决“多动和注意力障碍”的根本。
述巴教育乡间教室ADHD团队提出以“实践”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模式、“寓教于动、融学于趣、小班设计、松静匀乐”的干预体系,并细化成上百个教育细节,比如“抢话、听讲、冲动、任务转移、延迟满足、时间管理、阶段应考”等,全天候干预。
多动“连续渐变”的特征被不少专家提及,及时干预是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