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名师优质带动 上海新学年强力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
【慧聪教育装备网】今年7月2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实施意见,近2个月来,为切实推动“强校工程”在全市各区的落地实施,着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公办初中”,市教委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16个区均研制了区域“强校工程”实施方案,为“强校工程”实验校配备名校长名师或优先把实验校校长教师纳入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积极构建优质资源带动的紧密型学区集团,呈现稳步推进的良好开局。
根据市教委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各区坚持聚焦“强校工程”实验校提质增效与面上公办初中整体提升相结合,整合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针对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区域点面结合的“强校工程”实施方案。
比如,静安区在多方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强校工程”实验校办学需求,采用紧密型学区集团办学、初高中办学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5所“强校工程”实验校办学水平。该区还把“强校工程”实验校作为第四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高峰计划”实践校、“攻关计划”基地结对校,通过专家结对指导、名师带教、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流动等举措,帮助学校明确发展目标、任务、项目,聚集问题、形成制度、建立机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升,推动长效发展。对于面上公办初中,该区将加强分类指导,聚焦各校不同的发展重点与提升领域,采取“一校一策”策略,补齐短板、彰显特色,促进成长。
又比如,闵行区以“点面结合、区校联动,项目整合、集约管理,内培外引,分阶提升”为实施策略,结合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中考改革建设,确定了“校园空间育人提升计划”“中考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重点任务。该区确定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初中学校领衔,探索紧密型、协作型、混合型等多种办学模式,统筹教育教学、后勤资源,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共享硬件,坚持外部支持与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相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推进“强校工程”建设。该区还在对“强校工程”实验校教育资源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资源配置“一校一清单”三年改善计划,做到一年有改进、两年有改善、三年内软硬件配置明显提升。针对面上公办初中,闵行区将通过实施区域“加强初中建设”项目,优化资源布局,做强做优内涵特色,推动区域公办初中整体办学质量提升。
再比如,嘉定区政府召开全区加强初中建设大会,全面启动区域公办初中强校工程。该区将8所“强校工程”实验校列入区“双名工程”“种子计划”基地校,加快名校长、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并成立加强初中建设学术委员会,加强区域层面初中建设项目的学术指导。该区将加强财力统筹,逐年提高初中生均公用经费,配套设立区域加强初中建设专项经费,并将奖励性绩效区域统筹部分向办学成效明显提升的初中和教师倾斜。为满足中考改革需要,该区将从“强校工程”实验校开始,分年度逐步完成校舍改造、听说测试教室、创新实验室、理科实验室建设、设施设备更新及特色建设等所需要的资源。针对初中教育短板,嘉定区还确定“四大重点项目”,包括基于中考改革的“学科融合”研究和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习”探索和变革、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质量”分析与评价、基于共享互惠的“学区资源”配置与优化,提升全区公办初中整体办学水平。
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紧密结合,通过配备和培养,让每一所“强校工程”实验校都拥有1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2名名师(含培养对象、特级教师)。各区通过调配校长和骨干教师资源,加强有潜力校长和教师的培育,加紧配齐或申报名校长名师(含培养对象)。
截至8月31日,在名校长配备方面,116所“强校工程”实验校都配备(常驻)1名前三期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或特级教师)或已申报第四期“双名工程”领衔人或学员,其中19所学校的校长是前三期“双名工程”的主持人或学员。在名师配备上,116所“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名师(含培养对象)配备也在加紧进行,包括配置特级教师、前三期“双名工程”成员、申报第四期“双名工程”领衔人或学员,每一所学校的配置和申报量都不少于2人,其中25所学校拥已拥有了特级教师或前三期“双名工程”成员。不少区教育局表示还将在第四期“双名工程”评选完成后,通过区域内跨校调配,进一步保障“强校工程”实验校“双名工程”资源的配备。
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紧密结合,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初中学校领衔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支持“强校工程”实验校建设。据初步统计,已有2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含分校)、4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49所优质品牌公办初中、14所优质民办学校、2所区教师进修学院、1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参与到“强校工程”实验校的支持带动之中。
比如,上海市兴陇中学是曹杨二中教育集团成员校,利用集团内部名师的专业优势,建立专业供需关系,与曹杨二中6名特级教师、4名正高级教师的工作室紧密对接,聚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学科,请专家教师“坐堂问诊”,指导教师进行专业诊断,发现优势,寻找问题,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促使一批有潜力的教师脱颖而出。学校还与集团内高水平教师协同备课、联合教研、同课异构,实施课堂攻坚。今年学校将和曹杨二中联合开设意大利语课程和STEM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和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的需要。
又比如,上海市启秀实验中学将依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构建以“尊重、成就每一位学生”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图谱,提供丰富、适切的课程学习选择。学校将建设基于学生需求的英语智能听说教学系统和英语移动课堂,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校社会全方位立体英语学习时空,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学校英语课程与教学品牌。学校还将建设机器人实验室,丰富科技类课程,巩固并发展学校科技特色。
再比如,“强校工程”给位于崇明岛中部港沿镇的马桥中学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校将由沪上品牌学校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带动,后“茶馆式”教学等先进教育方法也将在学校生根。在“双名工程”的强力支持下,马桥中学推荐了6位教师申报第四期“双名工程”培养对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极大地激活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崇明区还优先考虑在该校建设英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试场、创新实验室、理化实验操作标准化试场等与中考改革配套的硬件资源。教师、校友、家长对学校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纷纷点赞和留言,对学校未来有了美好憧憬和新的期许,尤其是家长对学校办学更有了信心,今年出现了5名学生从市区转回学校的现象,有家长表示:“现在马桥中学是重点打造的强校工程学校,会越办越好,我们何必舍近求远,现在把孩子送回崇明,我们也放心。”
市教委已依托市教科院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绿色指标”开展增值评估,关注学生学业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家长的满意度,体现学校原有基础上的成长性,以“评估-反馈-改进-提高”的方式,支撑每一所学校的长足发展。
市教委强调,实施“强校工程”要激发每一所公办初中办学的内生动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初中,在此过程中需要着眼于进一步抬升底部、促进优质均衡协调发展,集中精力抓好一批实验校,积累点上经验,为面上公办初中改革发展提供经验。下一步,市教委将进一步推动落实“强校工程”,依托市级专家指导团队开展各区实施方案和实验校三年行动计划论证,进一步保障实验校专业力量配备,加强优质资源支持带动,推进实验校课程教学改革,将其逐步打造成办学水平更高的“家门口好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