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教研成果:海亮科技 x 海西州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近日,由海亮科技集团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教育局(以下简称“海西州教育局”)共同合作的学术研究论文于北大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2025年第8期发表。
《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此次论文发表,代表海亮科技携手区域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成果获权威学术认可。
今年2月,浙江省援青指挥部、海西州教育局、海亮科技正式签订“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战略合作协议。海亮科技因地制宜为当地制定“数字化+教育”解决方案,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为实现教研体系优化,海亮科技组织专家团队,通过“6次线上指导+4次入校服务”的混合研修模式,以“线下研讨共创思路-校内起草初稿-专家线上指导完善”的方式,协助学校制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规范》《优秀教研组评价办法》等制度。
海西州两所学校引入海亮科技数字化工具“鸿儒教研”,产品激活率突破80%,正逐渐成为常态化赋能工具,帮助学校实现活动筹备、过程记录到成果追踪的全流程教研管理。
基于此次合作,双方还组建了联合科研团队,依托“鸿儒教研”及科研优势,立足海西州教育实践,着眼于教研的核心挑战“如何在数字化教研中重构教师的主体性”,共同探索系统化、可实操的解法,沉淀输出学术论文《中小学数字化教研中教师主体性的生态化重构》。
论文摘要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的主体性困境日益凸显。当前,亟须突破行政指令带来的被动执行、技术应用的能力断层、传统教研习惯造成的角色分裂与不合理评价等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的现实困境。依托生态视域下的教师能动性理论,将教师能动性喻为“生态树”,从经验之根、愿景之翼、土壤之力三重维度剖析教师能动性的延伸脉络。要让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实现应有之义,需要通过重构教研文化生态、打破结构性梗阻、给予精准赋能技术支持等策略,推动教师主体性回归,为基础教育教研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研究问题
研究精准洞察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数字化教研中面临的三大主体性困境:
被动执行:行政指令下缺乏主动性;
能力断层:技术应用跟不上需求;
角色撕裂和不合理评价:传统教研习惯与数字化要求冲突,教研评价陷入了对数据的盲目追求。
关键策略
海西州教育局携手海亮科技开展研究,探索出三大关键策略:
重构教研文化生态:从“技术崇拜”转向“人文—技术共生”;
打破结构性障碍:优化、简化行政流程和管理模式,实现“教师-教研员-技术员”等的跨界联动;
精准赋能技术支持:按需施训,建立“产出—应用—优化”的资源闭环模式。
海亮科技与海西州教育局的合作,成功构建了“教育科技企业+地方政府”协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范式——立足真实问题、凝练科研成果、强化实践转化。双方将持续以科研为牵引,依托数字化工具精准对接区域、学校及教师需求,推动合作成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落地,共绘教育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胡梦芳 赵可心 | 撰文
史锦蕊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