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课工场助力推动新工科建设

慧聪教育网 2018-11-26 16:08 来源:互联网

【慧聪教育装备网】11月23日—24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五次对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300多家企业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本次对接会梳理了项目五年来的实施经验,解读教育部相关政策,发布和讲解项目指南。其中,“中国IT教育提供解决方案专家”——北大课工场受邀在展会上进行成果展示,同时课工场创始人、总经理肖睿博士还受邀作为分讲会嘉宾代表发言,与在场嘉宾分享了在课工场在产教协同、融合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和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中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思路,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新途径。

亮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课工场助力推动新工科建设

据了解,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和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联合主办,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加快新工科建设和发展,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本次对接会围绕信息、通信、电子、机械、化工、汽车、建筑、财经、金融、管理等领域,邀请相关政企学研代表发表相关主题演讲,解读相关政策,发布相关申请指南。此外对接会还设置了产学合作成果展示和项目对接会,为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共同构建产教融合良好生态建言献策。

亮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课工场助力推动新工科建设

在24日产学协同项目对接分讲会上,课工场创始人、总经理肖睿博士以“产教融合,推动新工科建设”为主题发表演讲。他首先简要介绍了课工场在IT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如采用逆向课程设计方法,联合人邮出版社开发智慧教材、提供MOOC学习服务,完善AI自适应学习引擎、创新就业体系和为学生提供团队技能、实践技能培训等,为大学生提供最实用、效率最高学习服务、项目训练和高薪就业服务。同时课工场还与PICC开展合作推出“就业保障险”,让学员可以学得放心、就业安心。从学习到就业,可以说,课工场已经建立起“更可靠的IT就业教育”。

多年的可靠职业教育经验积累为课工场促进产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肖睿博士介绍,在深化产学协同发展中,课工场积极推进与高校合作,充分利用自身强大资源,为高校提供在线资源、O2O智慧教材等强大资源平台,高校专区+学生专区+学习数据分析区完整学习支持系统和大咖行业讲座、企业岗位、高校师资培训等高校定制三位一体服务。截至目前,课工场已建立68家校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317所高校达成合作,累计为10万学子提供教学服务支持。

亮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课工场助力推动新工科建设

同时,课工场还积极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在本次对接会上申请了新工科教育和师资培训两个协同育人项目。在23日对接会主题会议中教育部高教司二级巡视员、理工处处长吴爱华讲到:“国务院政策意见也是把新工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新工科的建设核心重要还是产学合作”。推进新工科建设,课工场面向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的负责人、骨干教师,课工场推出6大领域30个项目培训服务,其中师资培训6个项目。以人工智能培养路径为例,课工场研发出“3大方向,9大模块,23个项目”的人工智能+场景赋能的科学完善项目体系,并提供完整的培养方案和配套资源服务。除此之外,课工场还与教育部、行业协会达成合作,提供师资培训、认证培训和社会培训等服务,探索出了职业教育新工科建设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亮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课工场助力推动新工科建设

自2017年以来,产教融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产教融合。积极政策东风来,产教融合迎发展,这是肖睿说“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中国IT教育解决方案专家’”的底气所在,同时产教融合也正在成为课工场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课工场将继续深入推进产学合作育人项目,更好的在新工科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发力,将课工场打造成培养新时代新工科卓越人才的基地。

亮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课工场助力推动新工科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23日产学合作成果展上,课工场与华为、腾讯、戴尔等企业产学服务项目同台亮相,向来往嘉宾们展示了课工场在产学融合方面的成果。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与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合作推出的50余册智慧教材吸引了嘉宾们的注意,不少高校代表驻足咨询,希望能引入课工场智慧教材及教育资源促进高校教育发展。事实上,课工场不仅能向高校提供智慧教材,还能为高校师生提供强大的教学资源、完整的学习支持系统和定制三位一体服务。在践行产教融合发展之路上,课工场已经成为一个能提供完整IT教育全案的专家,可以为高校培育新工科高新人才提供强大助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