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标准化之网,为语言文字事业垒石筑基

慧聪教育网 2020-10-12 09:4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戴红亮

【慧聪教育网】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社会生产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主席在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所说:“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规范标准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文化教育、新闻广电、印刷出版、信息处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具有悠久历史,从“书同文”到唐朝字样,再到清朝“正音书院”和民国时期注音字母,这个优秀传统一直在促进着我国语言文字朝着更为规范的方向演变,为中华文明延续传承和多民族国家形成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确立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三大任务,制定了一大批规范标准,如《简化字总表》《汉语拼音方案》等,帮助壮、彝等13个民族创制或改进了17种文字方案。特别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提出:“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标志着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有了国家法律的强力支持。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语言文字各类各项标准已有200多项,初步建立起了语言文字标准化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化高速发展、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加快和中国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等,对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近些年来,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和语言文字工作重点,以编制规划、创新机制、补齐短板、加强培训为重点,加紧织密标准化体系之网,为语言文字事业垒石筑基。

一是制定《信息化条件下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规划,规划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标准化发展成果,构建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专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为基本类别,以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为层级,语言文字一般规范标准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规范标准协同发展的主体架构。建设规划研判了信息化条件下标准化面临的新形势,对下一阶段语言文字标准制定、发布、实施和监督评估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3项重要工作任务:1.丰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及相关信息处理规范标准,如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配套标准等;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建立适合计算机自动评分的测试规范;支持汉语句法、语义、篇章处理技术规范研制,推动规范标准在机器翻译和写作、智能辅助学习和评测等领域中的应用。2.建设专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汉语国际教育等级标准及字词、语法等标准等。3.借鉴《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修订有益经验,推动中文国际标准制修订等。

二是创新标准制定和发布新机制,成立部际联席会议,共同发布外语中文译写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相关标准。部际联席会议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作为召集单位,中国外文局、外交部等10个部委(单位)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协调外语中文译写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不仅克服了语言文字标准“政出多门”问题,也让规范标准的效力发挥得更快更充分,特别是一些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性质的标准,这种协调机制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

三是抓住关键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制定系列语言文字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标准研制和发布工作在两个领域取得明显实效。一是加强国家通用手语盲文标准制定,相继制定了《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等,保障了残障人士权益。二是制定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英日俄3个语种的“公共服务领域译写规范”,促成了我国英语评价体系形成,促进了公共领域外语译写标准化。

四是开展系统的标准化培训。标准制定的目的是将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普及于社会并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管理。过去我们较少关注语言标准培训,致使标准知晓度和普及度都很不够。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语委开展了标准培训工程,从2012年底至2020年8月,共组织了49期规范标准培训,培训学员9420人,其中国培项目15期培训学员1504人。规范标准培训不仅传播了语言文字标准知识,提高了语言文字标准的知晓度,也培养了一大批语言文字标准师资。各地语委也组织了标准培训工作,形成了标准培训工作上下齐动的格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言文字标准化是语言文字事业的底座和基石。语言文字信息化需要标准化支撑,法治化需要标准化作为抓手,只有标准化步伐迈得稳,语言文字工作才能行得远。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