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教高地建设 创建特色职业院校

慧聪教育网 2020-10-19 09: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2020年6月18日是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建校30周年纪念日,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原因,学校定于2020年10月22日举行庆典,并确定10月为校庆月,其间将举行以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成果展为主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新老师生将共同庆贺母校30周年华诞。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办学,秉承“立德树人、以工为主、质量强校”的办学传统,践行“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校训精神,坚持“工程性、融合型、职业化”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原则,深耕职教、凝练特色,不断培育工匠精神,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高等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创办于1990年6月,2005年8月转升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12月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2019年5月更名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试点院校之一。

在30年的发展中,三庆实业集团董事长吴立春先生,以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爱国情怀投身教育,育才报国。作为学校掌舵人,他凭借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他以一个企业家对人才需求的亲身体验,牢牢把握住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筚路蓝缕终结硕果

三十载栉风沐雨,不负韶华;三十载深耕职教,春华秋实。一代代山东工程人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取得了辉煌成就。

以工科为主的专业建设体系不断完善。经过30年的发展,学校建立了以工科为主,工、管、经、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体系。目前,已设立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46个。已形成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工程类、汽车类、财经商贸类五大优势专业群,并建成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群两个。

在专业建设中,学校建立了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建设机制,主动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聚焦山东省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等新专业,实现了专业群与区域经济产业群的紧密对接。

工匠育人的新模式已初步形成。学校创立了“需求导向、基本理论、能力为本、应用驱动”的培养新理念;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构建了“四板块”“六环节”的培养新模式;采取培养和外聘相结合,以校内师资为主,吸纳企业一线的优秀技师,整合校企合作企业的高层次专家,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师资团队;打造了四级协同的校企联盟,形成互动、互助、互联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将企业“工匠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到育人的全过程,构建了有利于工匠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建立了学生本人、培养主体(各院部)、管理机构(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就业指导处)、用人单位组成的“四方评价体系”,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丰硕的科研成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学校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己任,建立了“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制度,鼓励师生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开展科研活动。近5年来,已获得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纵向课题118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23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35篇,主编参编教材119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8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7项,软件著作权21项。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学校师生深入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先后为胜利油田研制了“油田抽油杆防偏磨装置”,为山东黄河河务部门研制了“数控超汽蚀扰沙机”,为医院研制了“血液微量元素分析仪”,为环卫部门研制了“电动拖地车”等科研成果31项。其中,研制的“数控压制盐芯自动化生产线”荣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学校在各学院中推行了专家工作室科研育人新模式,通过导师带徒弟的方式,着力培养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如机械工程学院学生,近几年研制出了三可多功能电脑桌、万能扳手、3D打印月球小夜灯等科技小发明产品20余项,其中,三可多功能电脑桌荣获全国3D大赛二等奖。2017年8月由学校3D打印专业学生参与拍摄的专题片《少年工匠》登上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荧屏,学校6名学子在现场展示了3D打印技术,学生们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行业专家与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立德树人始终如一。学校党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不断改革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思政课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宣传教育“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选择主流文化、崇尚主流价值、培养大学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学校党团组织荣获多项省市党团组织颁发的荣誉称号,学生中涌现出了吴晓东、武宗金(因湖中救老人被授予济南市章丘区第六届道德模范称号)、“感动校园十大学子”等一大批学生典型。

完善的办学条件满足了教学需求。经过30年的发展,学校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现代职业技术大学。目前,建有学校、学院(部)两级管理体制,下设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和基础课、思政课两个教学部,在校生1.5万余人。学校占地总面积1200余亩,校舍总面积31.17万平方米,总资产达8.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83.8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学校建立了三大训练中心及88个实验实训室,与校外80余家企业建立了86个实训实习基地。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为本、专科专业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的发展,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荣获“全国百强职校”“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山东省4A社会组织”“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校园绿化与管理、校园治安防范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党组织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团委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绘制新蓝图,实现新目标

自2018年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在今年5月对全国首批15所试点本科院校进行阶段性评价中,学校成为名列A档的4所院校之一。

今年1月,山东省“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发布后,学校以此为契机,按照山东省教育部门“一校一案”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对学校未来3年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基本方略和主要措施。力争在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中当好排头兵,为全省、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一种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山东工程模式”。

加强理论研讨,提升教育理念

为顺利推进本科职业教育建设,按照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提出了“对标、优化、整合、提升”的试点工作思路,全面提升本科职业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理清办学思路,学校开展了本科职业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开办了现代职业教育大讲堂,邀请5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校讲座,对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本科职业教育的概念内涵标准体系进行解读。举办科级以上干部和骨干教师研讨班,围绕着“怎样办成合格的本科职业院校、培养什么规格的学生、怎样培养合格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本科职业教育的内涵、外延、定位、标准、建设路径”等具体问题进行学习、研讨。学校领导主动走出去到省内外职业高校学习考察交流取经。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理论指导,学校成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组建了一支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研究队伍,开展多项重要课题的研究。如:山东3所试点学校共同参与的重大研究项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还与省内多家“双高院校”合作开展“新时代职业技术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生源、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人才评价、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本科职业教育各项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明确办学思路,做好顶层设计

通过学习研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本科职业教育建设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坚持什么、提升什么、创新什么。

坚持什么?一是坚持“工程性、融合型、职业化”的办学特色。“工程性”即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视野,形成工程理论、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育人模式;“融合型”即注重人才培养形成开放模式,学校与产业企业融合,校内各专业融合,传统专业与高新技术融合;“职业化”即注重将职业能力、素质、精神等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提升什么?即提升对企业行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中高层人才发展潜能的培养能力。创新什么?即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好民办大学机制灵活的优势。

在理清办学思路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办学定位,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学校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规划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及济南市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工为主,工、管、经、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定位;确立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确立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把学校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引领作用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

实施基本方略,提升培养水平

今年年初,作为山东省率先启动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学校被列入重点支持单位,将职业本科试点工作列为重点项目进行扶持。这对学校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搞好试点工作,学校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提质”“培优”的基本方略。提质:一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形成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三是提高实验实训与实践教学能力;四是提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培优:一是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发挥好专业群集群效应;二是建设一批高水平课程、实验室和科研技术研发平台;三是加强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通过实施“提质”“培优”基本方略,利用3年时间建成具有企业灵活办学优势、工科特色鲜明、教学管理规范、师资力量较强、办学声誉较高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

深化产教融合,共建产业学院

在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中,学校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共建产业学院,赋能产业发展。学校与合作企业采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合作模式,共同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学校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紧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岗位,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现代化十强产业集群,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高新技术等前沿产业赋能。目前,学校与世纪鼎利集团共建鼎利学院(互联网+学院),联合培养移动通信、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人才;与华为公司共建ICT学院,培养信息与网络技术人才;与甲骨文共建“IT云教育中心”,与山东联科云共建“大数据工程师培养基地”,与腾讯共建企鹅新媒体传播学院,与百度共建开创产业学院等,积极探索多元化主体的产业学院构建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互补优势,共建师资队伍、共施教育教学、共研培养体系,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建设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既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使学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山东工程人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肩负起先行先试的神圣使命,在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