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校内的跨年:民办义务教育告别产业化,课后服务成新进校增长点

慧聪教育网 2022-02-09 11:34 来源:芥末堆看教育

【慧聪教育网】2021年多项教育新政颁布,对K12的影响覆盖了校内与校外。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已发生了巨变。

于校内而言,修订后的《民促法实施条例》正式公布与施行,强化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质,引发K12民办教育集团集体舍弃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存在近30年时间的“公参民”学校也将迎来了历史的终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彻底告别产业化。

“双减”政策则把溢出校外的教育责任收归校内,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进行作业减负与开展课后服务,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校内承担了更多责任与期望,但如何最大化整合利用教育资源,赋能校内教育,也对地方提出了考验。

巨变之下,义务教育正在回归公办,回归校内。教育企业作为其中的一环,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做公办教育、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是今后各企业的主要思考方向。

回归公办

回顾2021年,回归公办与坚持公益属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大发展趋势。

2021年5月21日公布的《民促法实施条例》规定,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

这些条文断绝了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的并购扩张之路,严禁其与利益关联方交易,直指举办K12民办学校的上市公司,如海亮教育、枫叶教育、光正教育、凯文教育等民办教育集团。《民促法实施条例》正式颁布后,民办教育集团须剥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资产,上述4家上市民办教育集团也随后宣布终止K9义务教育业务。

K12校内的跨年:民办义务教育告别产业化,课后服务成新进校增长点

2021年上半年K9民办学校板块涨跌幅情况 来源:多鲸

另外,“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地方人民政府不得利用国有企业、公办教育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等条文,则把“名校办民校”的模式推上风口浪尖。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曾解读该模式,他认为,公办学校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加剧了教育焦虑,衍生出社会问题;“公参民”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却采用民办学校的收费机制,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教育秩序。

2021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公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进一步指明“公参民”学校的去向。未能满足“六独立”要求的“公参民”学校须在两年内转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参民”学校将退出历史舞台。

伴随《民促法实施条例》颁布与实施的,还有各地为响应《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而实施的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数量的举措。

《意见》提出,原则上不得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四川于2021年6月明确暂停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并适当缩减当年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湖南要求调减民办义务教育占比,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将调减至5%以下,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河南、安徽、江苏数地也均有类似指令下达。

在调减民办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多地掀起“民转公”热潮,引发关注。河南周口淮阳第一高级中学选择整体捐赠方式完成“转公”;陕西提出鼓励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举办者以捐赠、转让等方式将学校交由地方政府办为公办学校;重庆率先推进“民转公”,多所“公参民”名校已于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转公,采用公办模式招生。

一系列针对民办义务教育的政策出台,一方面是为遏制近年来“公退民进”、民办学校“掐尖”招生的乱象;另一方面旨在让地方政府更多地承担起对义务教育的支出,关闭义务教育产业化通道,减轻民间负担。

但政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难题待解。教育回归公办,部分地方政府面临财政支出承压问题,优质公办学位亟须补充;部分外来打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选择或进一步受限;“公参民”学校非编教师群体有可能面临失业的困境,教师编制考试竞争或加剧。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将如何继续发展?深圳市发改委就《深圳市民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时曾指出,随着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的加快建设,民办教育的定位将从公办学位补充,逐渐转变为提供优质特色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意见稿中,深圳拟将优质发展指标引入民办校的学费标准中。深圳市发改委补充说明,设置优质发展指标后,优质特色条件明显的学校将有相对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学校尽快转型升级,走国际化、优质化、小班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回归校内

回归公办后的义务教育,也将回归校内。在2021年引发教育行业集体震荡的“双减”意见中,除了严控学科类校外培训,另一重心旨在将溢出校外的教育责任收归校内。

课后“三点半”时间曾一度被用于参加校外培训,在大幅压减校外培训的同时,“双减”意见也提出“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

“双减”之后,课后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全覆盖开展。教育部2021年12月2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已达到91.9%。

同时,学校开设的活动也愈发丰富多彩。其中,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的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的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课后服务的目标从“全覆盖”走向“高质量”,校内衍生出对素质课程的需求、对排课系统的需求等,为教育公司带来了新的进校增长点。一家提供课后服务解决方案的公司去年9月曾向芥末堆表示,“双减”之后的两个月内,公司的业务咨询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倍,成交量增加了3倍。

大厂们也纷纷加入课后服务领域的角逐中,腾讯、阿里、科大讯飞、网易有道等先后推出针对课后服务的解决方案,加速课后服务的信息化进程。

不同大厂供应的解决方案各有特色。如腾讯主打直播技术能力,依托“小鹅云课”将在线教育应用到课后服务课程中,试图解决师资问题;网易有道在提供平台服务之外,将旗下包括少儿编程、纵横围棋在内的素质教育课程输入到课后服务课堂中。

随着课后服务日益成为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面向课后服务的产品也将更加多样。芥末堆在第80届教育装备展上注意到,教育智能硬件也在寻找进入课后服务的机会。罗博科技展出主打课后服务场景的“智写板”硬件,该硬件具备智能练字与听写功能,配备相关网课资源。科大讯飞也曾提及,AI学习机可在课后服务中应用到学业辅导的场景中,提供AI学情分析。

在“双减”意见中,肯定了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价值,提出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由此,地方特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入课后服务制定了更详细的规定,已有包括长沙、海口等地提出公开遴选机构、收费公益化等进校条件。

工作日以外,课后服务进一步向寒暑假、节假日、休息日延伸。2021年的暑假,全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多了一个新的度过假期的选择——参与由学校提供的暑期托管服务。今年寒假,教育部同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寒假托管服务,全国多地响应号召开展了寒假托管服务。福建、江西南昌等地也曾在实施文件中提出拟探索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托管服务。

作业减负与在线教育

校外培训负担之外,“双减”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作业减负。“双减”意见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具体规定上,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另外,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些规定欲为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家长被迫批改作业现象画上句号。

基于这些需求,“双减”要求学校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并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由此,主打作业场景,提供智能批阅、学情分析功能的进校产品受到了更多关注,成为部分教育公司布局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抓手。

如,网易有道在1.0版本的基础上,顺势推出“作业一体机”2.0版本,支持试卷、作业批量扫描上传与智能批改,帮助采集学生错题信息,并形成个性化的学情分析报告。截至2021年12月底,“作业一体机”已进入26个省,被300多所学校使用。

一起教育科技、掌门教育在其To B转型计划中,也着重将作业场景列为产品关键应用场景之一。

在“双减”背景下,越来越多地方正在将建设线上公益学习平台提上日程,由政府牵头组织的线上学习服务在未来或成为新常态。

“双减”意见提到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2021年底,北京正式在全市范围推行中学教师在线辅导服务,通过云平台,计划于每个学期的周一到周五为初中学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问答、微课学习等在线辅导服务。福建在其近日出台的“双减”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组织名优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交流答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回归公办,回归校内,如何最大化整合利用教育资源,赋能校内教育,正在对地方提出考验。为此,有地方正在探索与教育企业合作以提供更完善的教育服务。

依托小程序平台,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在寒假联合多家企业单位拟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公益在线课程与研学活动。其中,腾讯教育、好未来等8家教育企业参与提供平台、能力以及课程资源等。

龙华区教育局接受芥末堆采访时曾表示,借由本次公益行动,在公益之外,龙华区教育局计划建立一个和谐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生态,让更多的企业单位参与进来。“我们一直都认为生态应该是开放的,校内和校外都有各自擅长的地方。”

对民办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政策逐渐明晰教育企业的定位——做公办教育、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是今后各企业的主要发力方向。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