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双减”见成效:中小学校推行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
【慧聪教育网】过去一年,怀集县始终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化综改,坚持素质教育,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怀集县实行双减与推门听课相结合,推进课堂改革,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一年,该县共开展多场教研活动,促进了教研与课堂改革创新,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
为优化作业管理,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主动作为,科学设计作业,建立中小学学科作业班级统筹公开和总量控制制度,鼓励学校分层布置作业,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好学生作业时间。
怀集县实验小学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分学科制定了作业设计指引,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该县还将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功。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作业设计展示、交流、评比活动共达3场,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提升课后托管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中小学课后服务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广泛推广,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无人管、家长接娃难等问题。
怀集县着力深化课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课后延时服务升级提档、挖潜增效,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一是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坚持多措并举,本着家长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各学校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家庭作业实践研究,实行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家庭作业清单制,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附属石龙小学从“五育并举”的目标出发,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制定课后托管课程,包括校级社团、跨年级混合社团、同年级混班社团,其中有体育类、美育类、科技类等5多门课程,10多个社团。多元的课程类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双减工作的温度。
怀集县着力深化课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落实配套政策措施
怀集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坚持疏堵结合,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逐步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引导学科类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向非学科类转型发展。全县原有46个学科类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已注销31个,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7个,转营非学科类8个,压减率达100%。
该县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全县“双减”治本之策,建立基础教育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实行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促进优质名校倍增,提供更多优质学位。
为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怀集县以家委会、家长学校为载体,打造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宣传解读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育儿观、人才观,凝聚教育共识,缓解教育焦虑。
此外,怀集县还把“双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作为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内容,全县建立“县级-股室”“县级-校级”等微信群逐级上报工作,定期通报“双减”工作情况,加大了追责问责力度,确保了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