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减质 增效促落实
【慧聪教育网】“不用胶水、胶布等黏合,报纸就能像壁虎一样吸在墙上吗?”“当然能!”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报纸带上静电,就像黏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这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的刘老师正在利用延时服务时间为学生上“趣味实验课”。如果此时在校园四处走走,还会看到:有的班里,学生正在用彩泥捏一个大西瓜;有的班里,学生正在探究植物生长的秘密;校园一角,还有学生正在练习传球……这一切,生动地展现了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成效。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江苏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近年来,在这块人文荟萃的沃土上,一所创办于2007年的民办学校,正在以卓越的教育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就是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特别是自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在加强校本教研、提升课堂质量、优化课后服务、改善作业设计、推动家校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减负减量不减质,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走出了一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双减”是国家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事关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双减”工作;随后,先后多次召开了全员参与的“双减”工作推动会,系统学习了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各类“双减”相关文件,帮助全体教师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迫切性,积极推动“双减”政策在学校落地生根。
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双减”工作的高效落实离不开各项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双减”工作开展初期,学校“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收集各方反馈,针对作业设计、手机管理、课后服务、课程质量等“双减”重要工作领域,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目标、流程、责任主体以及奖惩措施,有效推动了“双减”政策的落地。例如,“双减”政策要求课程实施要更加科学、高效,学校就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了课堂常规巡视制度,每周由课程管理中心组织人员对综合学科课程实施规范进行常规巡视;“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加强课后延时服务,学校就制定了严密的《武进区星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效保障了落实。
建强教师队伍 提升课堂质量
多措并举,建强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落实“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本真,最终都要由一线教师去落实。所以,学校十分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首先,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新教师入职培训,不仅有校内优秀教师现场传授成长秘诀,还会举行盛大的师徒结对仪式,让“新兵”在学校“老兵”的帮扶指导下,快速成长。除了入职培训,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日常培训体系,一方面,积极邀请各类专家入校开展讲座,定期按年级及学科开展校本研修;另一方面,带领教师走出去,参与各级各类校外培训,学习各类最新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其次,注重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为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夯实教学基本功,学校不仅每年都会举行教学基本功大赛,还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练,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最后,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成长。
以研促教,提升课堂质量。“双减”是一场以小切口解决教育大问题的系统变革。落实“双减”工作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内40分钟要质量。具体如何优化?武进区星韵学校的做法是抓实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针对学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被总结提炼为一般性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如此循环往复,学校课堂变得越来越科学、高效。校内名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会组织成员通过文献学习、交流研讨、课题实践等形式进行系统研究,切实提高了学校教师设计教学以及拓展活动的能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高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我帮土豆算体积”活动,让学生将一颗土豆投入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然后根据水面上升的高度和圆柱容器底面积,计算出土豆的体积。这样生动的主题拓展活动,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此外,学校也会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案展评、优质课评选等活动,通过互观互学、交流研讨,提高课堂效率。
立足单元整体 改善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业是学习中必经的训练形式,是否成为“负担”,关键看“方式”是否正确。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关键在于控制作业总量、丰富作业形式、精准分层、整体设计。对此,学校各学科组立足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作业设计的探究,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实现了提质增效。
关注教学目标,设计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首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和知识掌握情况,设计高质量的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设计要紧扣教学主题和核心目标进行,题目宜少而精,切忌布置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作业。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就可以布置基础性作业“通过查看超市购物小票,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一个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不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吃得上”“吃得饱”“吃得好”。例如,在学完《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后,教师一般会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基础题: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提升题:结合注释,想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拓展题:设想一个场景,用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古诗来解释。此外,教师还可以按照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分层设计作业。例如,学校语文学科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各有侧重。低年级“跟着课本去旅行”,学生在诵读、描绘的过程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年级“探寻自然的奥秘”,学生在学习了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的课文后,开启了奇妙的“观察之旅”,见证了生命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体验观察的乐趣。高年级“巧手绘民间故事”,学生学习了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后,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不仅能概括主要情节、列出小标题,技高一筹的学生还绘制出精美的连环画。
关注学习体验,设计主题作业。主题实践作业能通过观察、体验、研究等开放的形式,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密切联系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思维生长,引领学生多元发展。例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与克”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初步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需要丰富的活动积累经验以形成鲜明的表象,而在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学生很难充分参与“找一找”“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因此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会有一定的难度。像这样的情况就适合设计主题实践作业,安排学生在授课之前完成,既能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认识“千克与克”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布置“跨学科整合型”主题作业,也是学校改善作业设计的重要方向。例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丰富对数的大小的认识,可以设计与语文、美术等课程整合的作业。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找、读、查、画等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悟在其中。
研发延时课程 优化课后服务
提供精细化的课后服务是学校系统、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的重要一环。学校认为,课后服务不仅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托管需要,更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充裕和丰富的学习机会,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所以,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发了涉及健康、人文、语言、艺术和科技五大领域的几十门高品质延时课程,供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修。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了“1+X”课后服务模式,“1”指自习课程(负责作业辅导、答疑解惑),“X”指“五育并举”的特色延时课程。
丰富延时课程内容。武进区星韵学校延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自下而上的主动探索。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并结合所任教学科进行自主申报,学校层面予以备案,课程开发完成后学校课程中心负责评审,审议合格的课程就会被纳入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供学生自主选修。目前,学校教师各展所长,已经先后研发了“植物王国”“创意厨房”“丰收的四季”“指尖的魔力”“创意手工编织”“千变万化的纸”“主题英语俱乐部”“触摸‘非遗’”“趣味实验”“学具营”等几十门课程。丰富的延时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菜单式”服务,让每个孩子都有了一张个性化的课程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周一至周五学校每天提供两小时课后延时服务,前一小时学生通过选课走班的形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X课程”,后一小时是自习课程,供学生书写作业、阅读书籍、预习复习,随时有教师为其答疑解惑。
优化延时课程评价。没有良好的课堂评价,就没有优质的教学。为了不断优化延时课程,学校还研究制定了完善的“X课程”评价体系。学校改变了传统的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式,而是在每次课程结束后通过“参与态度”“获得体验”“学会学习”“能力发展”等几个维度,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对课程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还会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全校进行公开展示,以示奖励。例如,在学校“庆元旦、迎新年”活动中,在“触摸‘非遗’”课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就给大家展示了皮影戏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这样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参与,鼓励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之间展开相应的互动与合作,真正让评价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促进家校协作 形成育人合力
加强家校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双减”政策的扎实落地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十分注重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委会等渠道,向家长宣讲“双减”政策,介绍学校提升课堂质量、优化作业设计以及改进课后服务的努力,增强互信,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日常家校沟通主要通过网络在线完成,但学校始终认为,“键对键”毕竟不同于“面对面”,所以开展入户家访仍是学校教师每学期的“必修课”。为了保证家访效果,家访前,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详细预案;在家访中,根据家长的意见和诉求,初步达成改进方案;家访后,及时跟进帮扶,并将相关措施和成效反馈给家长。
提升家长育人水平。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学生校外培训显著减少,孩子回家后的时间多了出来。如何帮助孩子利用好这段时间,对家长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家长学堂,通过专题讲座、家教指导微视频、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等各种方式,转变家长育人观念,引导家长科学育儿。比如,很多家长反映,在家不知道如何陪孩子高质量地玩耍。学校就征集了一批家长陪孩子“在玩中学”的典型案例,在家长学堂上进行分享,家长们很受启发,纷纷开始了类似的尝试。
挖掘家长育人潜能。学生家长之中藏龙卧虎,学校有效挖掘家长育人资源,邀请不同领域的家长走进学校课堂,给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精彩课程。如学生王月的妈妈前段时间走进课堂,上了一节保护牙齿的医学知识科普课,很受学生欢迎。邀请家长进课堂不仅有效弥补了学校相关师资的不足,还切实让家长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助力家校之间同频共振,切实提升了育人实效。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民心工程。未来,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将与时俱进、持续探索,不断提升课堂质量,优化作业设计,创新课后服务,提高工作精细化水平,真真切切让“双减”政策惠及每个家庭和孩子,努力构建更加和谐、健康、高效的教育“新生态”,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