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多维度开展“生活力”培育
【慧聪教育网】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中学在培养“四会一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生活力”培育的核心理念,立足课堂,放眼生活,着力造就有“生活力”的初中生,培植“促进学生发展”的育人文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范式和样态。
以德为先,实施生活德育
“百行德为首。”作为浙江省德育示范学校,武原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指向“学生经历”这个核心意识,对德育活动和团队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构建了与课程相呼应的生活德育目标体系和实践体系。以“生活力”培育为主题,开发了“生活中话德育”“我是初中生了”等校本德育课程资源;以红船德育“四式”实施路径的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发了“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等红色德育校本课程,开展了“红船”精神主题教育;以年级为单位,将社会、自然、青春、生活、健康科技、文化六大主题划分到12个月中,制定了“至真研学”实践活动月历……这一体系使得育人目标的落实更具操作性,有助于更好地达成学校的活动愿景。
以智为本,丰富智育课程
“立身智为本。”按照浙江省教育部门关于深化课改的指导思想,武原中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培育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一方面,学校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设各类基础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学校立足培养“能文善武”的全面人才的育人目标,科学设置层阶性的“生活力”培育选修课程体系,分为生活技能、生活品质、生活素养三大类30多门课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各类课程,发展自身兴趣特长,促进智力发展。
以体为重,定制体育项目
“体魄是后盾。”为迎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武原中学本着“生态育人:建活力校园,铸健康人生”的目标,启动了初中体育项目化改革,着力推进初中体育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在确保完成必修的基础体育素养教育的同时,学校架构了体育项目化活动的“三式”定制体系,建立了跨年级体育选项“大走班”教学,开展了健康行为系列、运动能力系列、体育品德系列活动,逐步开发出篮球、健美操、击剑、攀岩等拓展课程,初步形成了学校“生活力”培育特色体育项目化课程群,不仅促进了学生在体育健康课程中提升动力、技能、毅力,还彰显了学校健康育人特色,让体育真正成为了生态育人的平台。
以美为贵,注重艺术熏陶
“美是德之基。”武原中学历来注重审美教育,以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内容丰富的艺术课程和精彩纷呈的美育活动,涵养学生美丽心灵,让“以美育人”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校园的审美是“生活力”培育的高级表达,学校以“贴近第一课堂、贴近价值导向、贴近学生成长”为理念,深挖第二课堂的美育内涵,多渠道、多样化拓展美育途径,让学生的求知生活浸染艺术之美。加强美育课程建设,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开设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等校本课程,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探索;深挖本土资源的本土因子,不仅结对县博物馆、张乐平纪念馆等开展场馆体验学习,还因地制宜增设校外美育文化实践基地,并借助互联网宣传推介学校艺术活动,让美育之花灿烂盛开。
以劳为基,强化知行合一
“劳需常打磨。”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关键一环,“生活力”培育应该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武原中学坚持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引,以生活实践为主线,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践行“奋斗者更美丽”的工匠精神。
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实践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学校重点从两方面着力:建立小型农场,用于开展作物研究、昆虫观察、物候观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亲历劳动,逐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合作方式、对话方式;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开展家庭劳动、校园服务劳动、社会志愿者等项目学习,把劳动作业、沟通协作、问题解决等融为一体,让劳动真正常态化地进入学生的成长经历。
根植千年古邑之沃野,传承星火六十余载。武原中学将坚守“真实美勤严”之校训,落实“五育并举”,培育学生“生活力”,努力实现“打造有灵魂的教育、锻造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