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本 课程为纲 资源为要
【慧聪教育网】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高职院校完成这些重任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以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构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抓手,以推进产业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为重点,精心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师为本:倾力提升团队成员的职业能力
学校柔性引进工程院院士、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名匠大师10名,组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全员培训培养、全程科研服务、全方位企业实践、全方式竞赛大赛、全要素创意创新的“五全”能力提升体系。按照团队成员来源分类,根据教师所处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分层,创新了“教、研、赛、创、思”五措并举的精准化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组织团队成员4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项培训、“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以及模块化课程开发、新形态教材编写、模块化教学改革等培训。选送11名青年教师赴海内外相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选聘18名专业教师赴山东钢铁研究院、山东冶金设计院担任科研助理,安排16名成员赴山东钢铁集团下属企业等进行下厂锻炼,学习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协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大幅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近两年,团队教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两项,立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一项、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一项、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一项;主持了省级教育教改课题17项,发表相关教科研论文90多篇。团队成员在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一、二、三等奖共3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奖励10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团队成员获批淄博市科技部门校城融合项目平台类课题6项、政策引导类课题9项。累计到账经费850多万元。
课程为纲:着力构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课程建设这一中心,对接职业标准,融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构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能力模块化“5+12(N)”课程体系。“5”指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装调工、智能工厂系统应用与维护师5个职业岗位群,“12”指对应岗位能力要求的12个理实一体的模块化课程,“N”为每个模块化课程包含N个课程模块。
以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为纲,带动教材、教法改革。形成了“对接产业、课证融通、育训合一、面向个体、开放互动”的新形态教材开发模式,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13部。
针对不同的课程模块,结合个人专长,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形成了协作教学共同体。根据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的特点,分别采取“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开展了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
资源为要:奋力开拓资源转化路径
探索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筛—解—定—转—整—拓”六个转化生成步骤。制定了产业资源遴选标准,筛选满足标准要求的实践项目;将企业生产实践项目分解为具备完整工作过程的工作项目;根据标准确定引进的工作项目;将引进的工作项目整合序化、转化,开发若干教学项目模块;按照职业能力发展和学生认知规律将若干教学项目模块整合序化为模块化课程;以教学项目为核心拓展开发活页教材、教案、视频等模块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了从生产实践项目遴选到典型工作项目引进,再到工作项目课程语言转化为教学项目开发若干教学模块,最后到若干教学模块整合序化为模块化课程,实现对模块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生成。
依托国家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山东冶金职教集团、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引入西门子、山东钢铁集团、深圳汇川等企业的优质产业资源,开发出了70多个专业教学项目;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等智能化教学环境,开发出了涵盖5个职业技能证书的12个模块化课程教学资源包、企业培训资源包。
“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做法可谓抓住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学院将继续以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抓手,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