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庆忠:建议加强特教学校和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建设
【慧聪教育网】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个体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残疾人群体更是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为此,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提出了关于加强特教学校和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建设的两份提案。
促进高质量学前融合教育发展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促进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据教育部网站公开数据《学前教育分年龄幼儿数(总计)》显示,2020-2021学年初全国在园残疾幼儿共计36832人 ,当年入园残疾儿童13361人,在园及入园残疾幼儿占同口径所有儿童总数量的比例仅为0.07%。实践经验也表明,不少残疾儿童不能入园接受融合教育。其中,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幼儿园接受特殊儿童的主要障碍。
2023年,一项针对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现状调研》结果显示,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是阻碍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的第一原因(54.3%);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对融合教育重视不足,培训内容与教师未来业务需求衔接不够。调研中只有六成的被访者入职前在其所在的院校学习过学前特殊、融合教育相关课程,其中有关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跨专业团队合作的实务课程内容不足;教师入职后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的在职培训及专业支持也不足。调研对照显示,获得过融合教育培训的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接纳程度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只有30%的教师反馈其学习内容是来自国培和省培体系。教师们反映培训实操内容少,对特教技能提升帮助有限。此外,对于激励和支持幼儿园园长及教师重视儿童差异发展措施不够。
基于此,李庆忠建议,切实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的“在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增加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要求,注意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幼教师范生前往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观摩学习,进行综合式跟岗或顶岗实习,提升幼教师范生的学前融合教育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并推进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设置含有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在幼儿教师职后国培、省培等各级培训计划当中丰富学前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内容。建议建立针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的长效激励机制。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优质而充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是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确保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和特殊教育高质量、普惠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
据调研,全国大多数省级特教学校师资配备相对健全,但市、县级特教学校特别是综合类特校学校教师配备结构明显不平衡。初中九科文化课教师特别是理科教师配备不足,康复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师紧缺,教师特教专业水平不高,国家规定的学科难以开齐,教育教学质量偏低。不少市县没有配备特殊教育教研员,对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指导不够。同时,特教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尚须进一步完善,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专业化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数量难以满足特教学校的要求,大部分特教学校教师是没有特教专业背景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亟需入职后的特教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另一方面,特殊教育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学科培训,特校教师只能参加本地区的普通学校学科进修,来完成规定时限内的继续教育达标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此外,现有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资源不足,规范化水平不高。目前特校教师继教多以区域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或者学校校本继续教育为主体;从培训内容上来看,校外培训多是以特殊教育理论或者政策解读为主,而教学实践性、技能性的培训内容很少,校本培训也缺乏明确的规范要求,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在国家层面上,特教培训资源缺乏系统性的设计,资源不够丰富。
就此,李庆忠建议加强教育督导,对照《盲、聋、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编制标准》《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配齐师资队伍,采取特别措施吸引短缺专业人才到基层特教学校任教。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学科培训中增加特殊教育学科进修,使特殊教育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根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由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指南,鼓励各地依此设计本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充分调动国内骨干特教学校的积极性,共建国家特教师资培训资源,满足全国特教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