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
【慧聪教育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高质量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要按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从人才高质量培养、体系高质量建设、科技高质量供给等方面发力,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人才高质量培养开发人力资源,优化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劳动者不断更新迭代劳动能力,掌握更前沿的技术、生产工具、生产资料,适应不同质态的生产关系。这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其技术生产水平、工具使用能力要更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化教育,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表征与重要支撑。人才高质量培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意味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发挥。不同类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支撑。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与新技术、新产业的精准匹配度,精准实现人力资源与生产技能、数字技能适配,满足高质量多层次就业,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关键。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底色,深刻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大国工匠。二是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发挥以文化人的教育实效。要面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大力开展工匠培育工程,开设工匠学院、工匠班,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和课堂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三是聚焦优质师资力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量质齐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能工巧匠”型人才,提升产学研融合水平,精心培育各类自有人才,同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四是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改进教材和提升教学质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产教融合型数字化教材,同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以体系高质量建设优化产业结构,锻造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布局方向在于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职业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结构需求的协同发展,以学校体系、专业与课程体系和外部交流体系组成有机结构,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让职业教育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促进新兴产业的比较优势形成,并进一步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学校教育体系“纵横交融”的最终目标。
一是纵向上构建出“中—高—本—研”贯通衔接的层级培养体系,在学制时间、专业层次、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上实现同等一体和层层递进,形成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结构。二是横向上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即要在体系中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障碍,构建灵活开放的职普融通格局。科学合理的专业与课程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规范和指引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三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四是促进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和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有机对接,多部门协同扫清有关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信息要素在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和职业学生之间畅通流动。
以科技高质量供给实现科技创新,升级新质生产力。科技高质量供给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呈现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技术教育的本色。当前,科教融汇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抓手,而高质量科技供给将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摆在与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强技术融合创新,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新兴产业链中的转化应用。
一是构建聚合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载体。通过顶层设计,推进产教融合实体化法人实体建设,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积极推进各级政府、职业院校与行业内技术先进、品牌影响力大的实体企业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职业院校、二级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等办学机构。二是搭建多层次多类型协同创新平台。职业院校充分利用行业龙头企业与政府的影响力,采用大学科技园、校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多种产教融合形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搭建多层次多类型协同创新平台。三是推动产学双线并进,强化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等重要环节要顺应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更新的技能技术需求,制定面向能源转型、智能制造、未来产业的培养计划,实现教育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
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职业教育必须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与创新,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