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VS内卷?高途给出的第三种选择

慧聪教育网 2025-05-09 15:38 来源:互联网

近年来,"躺平"与"内卷"成为高频热词,似乎折射出当代青年在社会涌动浪潮中的迷茫与重压。然而,高途与新京报携手推出的"有志者·行高途"特别企划,用鲜活的青年群像打破了这一二元对立的叙事框架。这些青年形象所构建的"第三种选择",既非消极避世,亦非疯狂内卷,而是一条将个人志趣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它既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也是教育公平的坚定守护;既容纳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个性表达的锐度,更承载科技报国的高度。

躺平VS内卷?高途给出的第三种选择

群像一:多元追梦人

拟音师王磊用声音为影像“赋魂”,说唱歌手懒惰(赵海生)以韵律诠释自我,游泳运动员余依婷用0.01秒的突破定义胜利、将巴黎奥运会的失利化作打破亚洲纪录的契机。他们用专业领域的个性化突破,颠覆了成功学的单一模板,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志向”的多元可能,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身边的人。

群像二:新一代文化传承者

国潮设计师王平用废弃材料重塑国潮美学,韩孟伯以国风音乐激活京剧基因。当传统技艺在现代审美中获得新生,他们完成的不仅是文化遗产的物理性保护,而是文化精神的再生性创造。王平的作品登上国际舞台,韩孟伯的实验让国风音乐与京剧更具新意,这种从"守护遗产"到"创造遗产"的跃迁,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群像三:教育赋能者

丁爽十一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消除考研信息差,杨素秋对文化教育的精心雕琢,让教育的公共价值得以充分彰显。当优质书籍在图书馆里被翻动,当优质资源流向偏远地区,当个人成长引发社会关注,他们的实践不断拓宽着教育的边界。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成为情感联结与价值观共振的具象化表达。

群像四:科技报国者

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主任李波教授带领青年学子投身科研,将风洞技术应用于中国冰雪运动,助力国家科技进步。这不仅是个人才智的展现,更是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李波教授和学生的“志”,超越了个人成就,指向了更宏大的社会价值。

第三种选择:“志”的重新定义

这是"有志者·行高途"特别企划构建的一个融个性表达与社会担当于一体的精神共同体。这种"第三种选择"并非要求每个人都成就伟业,而是倡导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余依婷的感悟尤为打动人心——"只要在往上走,我就是有志青年"。这种对"有志"状态的定义,正是对消极叙事的有力瓦解,也是青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当个人梦想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当文化传承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这条超越二元对立的第三条道路,正在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价值坐标与行动指南。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