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希沃:从算法到讲台,看AI技术如何重塑教育的温度与广度
当教育的本真与AI的智慧相遇,一场教与学的深层变革正悄然发生。作为深耕教育科技的实践者,希沃始终以“科技服务教育”为锚点,在产品创新、场景落地与生态共建中持续探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希沃,看他们如何让技术融入教学细节,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写下生动注脚。
2025上半年:AI技术在教育场景里的真实生长
2025年上半年,希沃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发力聚焦于AI技术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截至一季度,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已深入全国19个重点应用示范区,覆盖超3000所学校,累计生成36万份课堂报告。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静悄悄的教学变革:教师借助数据,真正“看见”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备课不再是“闭门造车”。AI不再是高悬的技术术语,而是融入日常、推动教学提质增效的“真实力量”。
从行业参与到产品创新,希沃的“成绩单”清晰勾勒出AI与教育融合的轨迹:1月,希沃入选“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教育AI专委会首批共建单位,为推动AI+教育发展贡献力量;3月推出全球首款接入DeepSeek的护眼亲子屏,让AI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帮助构建家校共育新范式;希沃在第 85届教装展上展示了最新的专用教育大模型——希沃教学大模型“1+N+N”的AI技术体系,展示大模型深度嵌入“教、学、研、评、管”全流程的应用能力;5月,希沃教学大模型和希沃AI教学空间亮相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前沿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成果。
谈及产品创新,希沃始终坚持“从需求出发”。针对教师备课耗时的痛点,团队打磨出的AI备课功能,只需要输入“课件名称”,就能自动生成符合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大纲和课件。技术的价值,不是要替代老师的创意,而是帮他们从重复劳动里腾出手来,把精力放在怎么讲好一堂课上。
科技赋能:打通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
教育公平,是时代赋予科技的重要使命。在广东,希沃AI备课与数字基座入选省级AI应用指南,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在沈阳铁西区、广州白云区等示范区,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让不同区域的教师都能获得科学的教研数据,缩小了教学质量的差距。
九年来,希沃公益行动从未停歇,累计捐赠数字化设备,惠及4.5万名教师与63万名学生,让更多孩子触摸到了广阔的世界。更深远的布局藏在教师培养里,2022年起,希沃联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成立希沃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支持项目,覆盖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72所高师院校的师范生以及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中小学教师。深入不同区域的课堂,倾听不同阶段的需求——希沃正努力让AI技术不仅服务于发达地区的名校,也能扎根于偏远乡村的三尺讲台。
深入市场:共筑AI教育新生态
上半年,多场行业展会成为希沃连接市场与产业生态的重要窗口。在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重要活动中,希沃不仅展示了前沿成果,更收获了来自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与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
在高教领域,希沃持续深化专业赋能。高博会上,希沃牵头主办“数智共创人才培养新生态”论坛,汇聚多位教育专家与高校代表,共话智能时代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展现其在高教场景中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系统布局。更重要的是,展会成为了希沃推动行业协同与生态共建的重要契机。在教装展期间,希沃联合多家科技与教育企业共同发起《构建AI+教育新生态倡议》,倡导“共享、共建、共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
希沃总裁张凌认为:“教育从来不是谁引领谁,站得更高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当前,希沃已经联合众多科技企业、生态企业等力量拓展“AI+教育”的边界。在构建希沃教学大模型“1+N+N”AI技术生态中,融合豆包、通义千问等国内领先通用大模型,共同构建安全、专业、可靠的AI教育技术底座。这恰是对“在一起,就是未来教育”的生动诠释——教育的进步从不依赖单一力量的突进,而是多方协同、彼此成就的长远征程。
望向未来:在政策与需求的交汇点扎根生长
当前教育科技行业正迎来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到“开发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推动AI与教学深度融合”,为行业指明方向。
“下半年的方向很明确,就是把‘1+N+N’体系做深做实。”谈及未来规划,希沃有着清晰的蓝图:以1个希沃教学大模型为核心,驱动N个教学场景落地,再通过N个智能硬件终端实现全域覆盖。4000亿token的教学语料训练,加上与行业伙伴的深度协同,这个体系将更懂教育的规律,也更懂师生的需求。
教育是慢的艺术,科技亦需敬畏之心。2025年上半年,希沃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真正的教育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革新者,而是默默陪伴的同行者。而希沃,正努力成为这样的同行者——在课堂里,在教师身边,在教育公平的道路上,用技术点亮每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