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栋:以心理学之力,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慧聪教育网 2025-09-03 22:15 来源:互联网

【慧聪教育网】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从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到成年人的中年危机、“躺平”现象,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社会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深耕心理健康领域20余年的专家王澄栋,以“用心理学助力美好生活”为使命,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与发展之路,为提升社会幸福指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王澄栋:以心理学之力,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心理科学传播专家王澄栋)

王澄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该学部作为国内顶尖的心理学专业,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年来,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颇丰,还积极投身于实践,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中。目前,他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心理科学传播专家,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洞察社会心理难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王澄栋对当前社会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近期,海南青少年心理健康医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一举措旨在应对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势。正如王澄栋所指出,《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4)》中的数据令人担忧:我国7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而全国仅有12%的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城乡之间的资源失衡更是严重,83%的农村儿童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养育环境缺失,中西部地区心理教师缺口高达67%。另一组来自《2024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与服务状况》的数据也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高中生抑郁检出率已超40%,初中生达30%,小学生亦突破10%。

王澄栋:以心理学之力,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不同性别在各年龄组的抑郁平均水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王澄栋强调,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关系民族未来的战略问题,心理教育必须成为成长的“必修课”。他认为,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构建家庭情绪陪伴、学校专业干预、社会第三空间的三维建构,重构被应试教育割裂的心理支持网络。在家庭方面,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支持;学校应加强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专业的心理干预服务;社会则要为青少年创造更多有益的活动空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对于中年人面临的家庭、子女教育、职场竞争等压力所导致的中年危机问题,王澄栋认为,这本质上是价值重构期的心理阵痛。破解之道在于双重认知革新:一方面,要让中年人认识到中年危机并非衰退,而是人生重启的心理结构重组期,鼓励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层面应降低对失败的苛责,企业也应推行以积极心理学为底色的心理安全感文化,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将EAP(员工援助计划)项目从边缘服务转化为组织建设的基础配置,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心理韧性。

培养专业心理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王澄栋深刻认识到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标准模糊是制约心理健康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积极投身于专业心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他推出了打造了“1+N”咨询师培养体系,即由1名资深督导带领N名新手咨询师。这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操作和经验传承,通过案例督导、模拟咨询等方式,帮助新手咨询师快速成长。

该体系致力于解决行业内80%的儿童咨询师缺口问题,为行业持续输送专业人才,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期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儿童心理健康分会的成立,也凸显了儿童心理健康领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王澄栋:以心理学之力,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同时,王澄栋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作为《互联网心理服务・心理测评服务通用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的代表,他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为规范心理测评服务市场、提高心理测评服务质量贡献了重要力量。他认为,只有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才能让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可靠、更有效的心理服务。这与当下心理健康行业追求规范化发展的趋势相符,众多专业机构和专家都在为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而努力,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公信力。

展望未来:让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坐标

谈及心理健康行业的未来,王澄栋充满期待:“理想的社会心理生态,应该让心理健康服务像水电一样成为生活刚需。”在他看来,心理健康不应仅仅是应对危机的工具,而应成为滋养生命、优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底层文化基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澄栋表示,未来将继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基层心理服务人才培养、行业标准建设等方面发力。他计划在专委会框架下推动“心理服务均等化”“青少年心理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心理服务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争取在2028年让县域儿童享受到与一线城市同等标准的心理筛查服务。他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一定能够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理支持网络,为每个人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让社会的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

王澄栋:以心理学之力,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心理科学传播专家王澄栋)

王澄栋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心理健康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心理公益事业发展、培养专业心理人才、提升社会幸福指数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实践和理念,不仅为解决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也为心理健康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他的引领下,心理健康将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