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智慧教育:以课程创新为核心,构建K12人工智能教育新体系
在人工智能教育成为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重要抓手的背景下,新东方智慧教育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政策为导向,以课程为灵魂,构建出一套覆盖K12全学段、多层次、贯通理论与实践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与深化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以政策为引领,构建分学段、螺旋式课程体系
新东方智慧教育紧密对接国家与地方政策,将“分学段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课程设计。其课程体系严格遵循“小学侧重体验与兴趣、初中强化原理与应用、高中注重创新与实践”的进阶路径,形成纵向贯通、横向拓展的螺旋式能力培养阶梯。
小学阶段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智能语音助手等案例,让学生在玩中学,直观感知AI技术,激发兴趣。初中阶段则结合开发板开展项目式学习,如智慧农业微缩系统设计、智慧交通识别装置设计等,强调“做中学”,强化技术应用与原理理解。高中阶段聚焦复杂系统设计与创新实践,例如在“碳中和”未来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沙盘项目中,学生需整合AI、物联网等技术,设计涵盖智慧能源、工厂、农业、交通、城市与家居六大板块的微型城市系统,全面培养系统思维与创造能力。
该体系横向涵盖AI通识、应用与创造三个维度,将18项核心素养与能力深度融入教学全环节,实现“技术认知+伦理责任+创新实践”的综合培育。
坚持自主研发,打造“国产化+适配教育”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新东方智慧教育坚持“国产自主、教育适配”原则,推出与自研硬件高度协同的课程内容。基于国产芯片的人工智能开发板1.0和2.0,配套自主研发的AI Code在线编程平台及人工智能创想课程资源包,形成“硬件+软件+内容”的完整教学闭环,使抽象人工智能概念转化为可触摸、可实践的学习体验。
其课程资源注重降低教学与学习门槛,不仅提供教材与课件,还配套教师用书、学生任务单、实验视频等,方便教师直接开展教学,同时通过内置AI智能体提升编程学习效率40%以上,有效支持了课堂教学与课后拓展。
协同产学研力量,开发前沿与通识并重的课程内容
新东方与高校、研究机构深度合作,推动前沿技术和学术成果向基础教育转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研发的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课程,使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理解AI如何赋能实际产业与社会领域,实现“知识传授—实践操作—创新启发”的教学闭环。
与此同时,针对通识教育需求,新东方与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团队合作,依据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方案和《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开发“新东方智慧教育AI通识课”公益课程。该课程严格遵循“小学启蒙、初中深化、高中创新”原则,成为多区域开展AI通识教育的重要资源,并通过公益渠道辐射至偏远地区,助力教育公平。
此外,新东方还联合百余位一线教师,为小学生量身打造《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启蒙工程》丛书,推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落地。该丛书经北京多所学校试用,获师生一致认可,并于2025年秋季新学期在北京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课程实施场域,支撑“做中学”与个性化教学
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制与探究式课程,新东方提出“1-3-5”人工智能实验室模式,重构AI教学空间。“1个空间”配备AI仿生机器狗、3D打印机等设备,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3方覆盖”兼顾教育管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培养需求;“5项特色”整合硬件、软件、教学体系、赛事支持与运营服务。该模式已在全国168所学校落地,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
在课程服务方面,新东方立足校本特色,为合作校提供定制化课程解决方案,覆盖常规课堂、课后服务与社团活动,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教学需求。目前,已助力全国53所学校构建具有辨识度的AI教育体系。
强化课程实效与师资赋能,推动AI教育深度落地
课程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教学成效上。新东方通过“课程资源+平台+教辅用书+基础套件+师资培训+技术服务”的一体化支持,确保课程“拿过来就能用,用起来有效果”。不仅搭建在线资源库支持教师备课,还建立常态化教研支持与“托管式”运营体系,配备专属服务团队,突破师资与资源瓶颈。
截至目前,新东方智慧教育课程体系已服务全国210余所学校、超30万师生,支撑石狮市实验小学、阳泉市第二中学等多所学校获评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实践案例。
通过在智慧教育的精耕细作,新东方智慧教育以课程为核心、以国产化技术为支撑、以产学研协同为路径,通过系统化、多层次、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构建出契合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际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为规模化、高质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扎实的内容基础与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