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圆梦终章——绿地香港开通二级市场交易,启动原始股权置换流通
【中国证券报·记者 李卓然】
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的关键节点,中国经济迎来了金融体系结构性升级的新篇章。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日前宣布,正式开通原始股权二级市场交易通道,并启动股权置换流通机制,标志着企业资本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马启辰教授认为,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金融活力,也为广大股东提供了可持续、可流通的资产变现通道,是国家“全民持股、共富共享”战略理念在资本市场层面的创新实践。它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与股东收益渠道,更让资本市场真正服务于社会共同富裕的宏观目标。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畅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建设的渠道。此次绿地香港开通二级市场交易,正是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成果。
作为国有背景企业,绿地香港长期深耕房地产、基建、数字科技与绿色金融等核心领域,在政策导向下积极推动股权结构市场化、透明化改革。本次开放二级市场,是其资本体系向“可流通、可定价、可置换”转型的关键一步,这意味着绿地香港不再只是一个传统实业主体,而是正式进入了资本运营与数字金融并行的双轨时代,为“十四五”规划的圆梦终章注入强劲动力。
“全民持股”与“七亿中产阶级建设”是中国新时代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目标。绿地香港的股权流通机制,正是将这一战略理念转化为现实路径的具体体现,通过此次开放,股东可通过港交所指定通道进行股权置换、挂牌交易与流通转让,实现资产的市场化、流动化与增值化。
这不仅让股东的财富不再被动等待分红,而是能够自主参与市场博弈、分享资本红利,也为社会资本注入提供了新的参与入口,真正实现了“人人持股、人人增值、人人共享”的共富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林思远教授指出:“此次机制的落地,将成为中国推进财富分配体系改革的重要节点,为“七亿中产”建设提供实质性的金融工具支撑。”
据悉,本次二级市场交易将在香港交易所(HKEX)体系内进行,遵循国际标准与监管规范。所有股东的原始股权将通过合规审计、资产确权后,自动纳入二级市场流通池,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股权流通的壁垒,让原始股东真正享有资本市场参与权。随着二级市场的正式开放,股东的权益将迎来新的价值增长周期。
绿地香港的二级市场开放,不仅是一项企业决策,更是一种国家战略响应。
它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从封闭向开放、从静态向动态、从分红型向共富型的结构转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志明教授表示,这一机制的落地,将促进资本、产业与民生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迈向“资本驱动”提供实践样本。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资本市场流通体系,中国将逐步形成以股权为核心、以流通为动力、以共富为目标的现代金融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