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加油,从源头播种健康——2025“食育进校园”精准赋能未来烹饪人才
在餐饮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让国民从“吃得美味”转向“吃得健康”?答案或许藏在厨房的“源头”——厨师。2025年,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与华彬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行·食育进校园”项目实现战略深化,将目光投向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学生,通过“为梦想加油”食育推广系列公益活动,为行业培育了一批兼具技艺、营养知识与文化自信的“火种”。

实践营闭营仪式
战略转向:从普及知识到培育“源头活水”
2021年,华彬文化基金会携手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开展“健康中国行·食育进校园”公益行动,为青少年普及食育知识,传播营养膳食理念。经过不断实践与摸索,2023年起项目在持续面向广大中小学生普及食育知识的同时,开创性地将资源倾斜至烹饪专业学子。如今,项目已从辽宁、浙江、贵州的试点起步,逐步走向全国,走进了百余所学校。

实践营研学现场
今年,项目将多年实践成果编纂成册,形成《营养健康与饮食文化》培训教材,并捐赠予四川、贵州、重庆等地4所职业院校,惠及师生数万名。
“我们意识到,未来的厨师不仅是美味的创造者,更应是国民健康的守门人。”项目负责人表示,“赋能他们,就等于从源头为亿万家庭的餐桌健康上了保险。”这一战略转向,体现了项目的前瞻性与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层理解。
创新闭环:构建“学-思-践-悟”成长阶梯
“为梦想加油”项目成功打造了一个层层递进、闭环运行的育人模型。它以“营养烹饪与饮食文化”系列专题讲座奠定理论基础,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机构的权威专家,系统讲授膳食营养、食品安全与饮食文化知识。继而,以“食育文化公益实践营”作为升华环节,组织优秀学子进京研学。
在为期五天的实践中,学员们既在中国农业大学、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感受科技前沿,也在人民大会堂原西餐厨师长的“丝路食语”讲座中领悟饮食文化交流互鉴的悠久历史。

讲座现场
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的柳茂同学表示:“通过讲座更加体会到身为烹饪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制作出满足人们需求的饮食,更要在历史长河中去发现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这一系列赋能活动在学生们身上引发了深刻的化学反应。在闭营仪式的美食交流展示上,学生们自觉地进行减盐、控油和食材搭配创新,评委们一致认为,他们已初步实现了从“会做菜”到“懂吃好”的本质转变。
行业回响:为烹饪教育注入全新动能
中国烹饪协会名誉副会长冯恩援对此评价道:“本次活动精准聚焦烹饪专业学子,抓住了食育推广的关键环节。食育是驱动烹饪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刘爱玲则寄语学生们,要努力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既能科学“写菜谱”又能完美“做菜”的复合型人才。
“为梦想加油”项目,不仅是一次公益助学,更是一场关于烹饪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刻探索。这群怀抱梦想的青年火种,正将健康、文化与责任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将如星星之火,未来必将助力中华饮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更加健康、持久的生命力。








